随着一排燧发枪开始射击,十二名试枪手,只有八人成功击发。射程也缩水了一大截。
刘明遇恍然大悟,这下终于明白了过来。
虽然他不是武器专家,却也知道后世的子弹是用雷汞击发,子弹在子弹壳内发生爆炸,这种金属子弹对于枪管的要求反而不那么大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拿着一根铁钉,只要击中子弹底部的火帽,就可以击发子弹。
刘明遇望着众工匠道:“有问题要克服问题,火绳枪的弊端太多,如果本侯要夜战,伏击敌人,火枪手拿着火折,这不是告诉敌人,我们在这边埋伏吗?更何况,咱们大宁风大,如果刮风下雨,火绳燃烧完了,还不能射击,就会贻误战机。你们大家可以继续摸索,只要有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火枪局未来的局总就是他的了!”
要知道刘家军的局级,就是参将衔正三品,众工匠满脸难以置信。
然而问题是,张迎九凭借着颗粒式的黑火药,成功当上了火药局的千总,与农业局的单连生成了大宁所有贫贱出身之人奋斗的榜样和目标。张迎九只是矿工出身,而单连生则是流民。没有人会质疑刘明遇的决定,现在单连生作为大宁经略安抚使司的参政,是朝廷命官,可以身穿正三品文官服。
刘明遇拍了拍戚虎的肩膀道:“古人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此言非虚,虎伯,近日来辛苦你了!”
刘明遇接纳子戚虎与戚金的三儿子戚元弼,此时的戚虎凭借着曾经担任戚继光亲卫的身份,一直在努力奔走,把戚家军的余部,召集到大宁来。一方面是为了给老兄弟们一个出路,另外则是避免他们被打压。
戚继光郁郁而终,他的部将胡守仁、俞大猷、王玉龙、卢镗、卢崎、尹秉衡等将领没有一个善终,大明文臣防戚家军比防贼还要严密,在戚金战死以后,戚家军余部就苟延残喘,寄人篱下。
“要说谢,还应该谢侯爷收留戚家军余部!”
“要看时机,等将来有机会,本侯会努力恢复戚家军的名誉,给戚家军将士一个说法!”
刘明遇接着道:“用不了几年,将来刘家军会重回浑河,把建奴赶尽杀绝。对了,这种纸壳子弹要成立一个作坊,专门生产尽量储备,以备不时之需!虎伯,我还得再忙一段时间,生产弹药的事情,你多费心了!”
戚虎道:“自当尽心尽力。不过,侯爷,这颗尖头凹底铅弹可比原来的弹药要贵很多啊!”
刘明遇毫不犹豫的道:“贵也要造!这可是克敌制胜的利器,有钱也买不到!”
……
阵阵密集而清脆的鞭炮声响彻中原大地,过年了。
崇祯四年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年中原大地的百姓过得比往年还要艰难一些,降雨量越来越少了,各种害虫越闹越凶,当然,最最要命的是税收又加重了,繁重的赋税像一座大山,沉沉的压在老百姓身上,让他们直不起腰来。流寇也越闹越厉害,虽然陕西流寇试图经武关进入南阳盆地的计划被舞阳卫毫不留情的粉碎了,但是这样的结果很难让人放心得下来。
剿匪剿了这么多年,糜耗的军饷以百万计,但始终没能剿灭流寇,相反,流寇还有从西北向华北扩散的势头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不妙的征兆。
但是不管过得多艰难,过年了,大家总应该将那些烦心的事情抛到一边,尽力让家人过个好年。有条件的给婆娘娃娃扯几尺布做套新的衣服,没那条件的从瓮里拿出一点平时舍不得吃的麦子磨了,做顿饺子或者几个大饼什么的,一家人聚到一块看着孩子开开心心的吃下去,也就满足了。
大宁人,没错,无论是来自河南的百姓,或者祖籍山东的百姓,北直隶的百姓,再或者山西、陕西的百姓,无论来自哪里的人,他们都以大宁人自居。放眼整个天下,大宁人过得是非常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