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读着票拟上的娟秀小字,轻轻点着头,又对上面的意见改动了些许,然后又以朱批的形势写到了奏章上。
最后誊抄这一步,他不会再假手于人了。
毕竟本来天赋就差些,若是再懒的不行,那就彻底没救了。
吕雉在一旁轻声道:“至少,王宗伯方才说的、兴办义学、让百姓明礼仪之事,臣妾看来却觉得很好。”
他望着李乾柔声劝道:“陛下,臣妾却是知道,朝廷的许多政令到了郡县,百姓都不知道的。”
“有时候到了荒年,收成不好,朝廷愿意免除百姓的税,但告示贴了下去,百姓们却看不懂。那些地主便趁机和衙门差役勾结起来,说这又是要加税了……”
李乾闻言,放下笔轻轻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义学的好处?只是这其中却牵扯到一个很多问题。
办学的钱从哪来?先生又该从哪儿请?
而且在如今乡间,那种半大孩子一般都是要去下地干活的,若是去上学,那家里就平白少了一个劳动力。
这个年代要想培育一个完全脱产的读书人,普通百姓家是很难做到的,想要他们交学费更是几乎不可能。
没有收入来源,义学又该如何维持下去?
如今朝廷也都快揭不开锅了,很难专门拿出钱财来做这种事。
这些都是问题。
武媚娘似乎看出了李乾不是很认可,便皱眉道:“若要兴起义学,必然由礼部举办,要是办成了这事,那王莽的职权岂不是又加重了?”
李乾轻轻摇摇头:“不是职权问题,而是……”
他轻叹了一声,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她们解释:“这事还是先放一放吧。”
吕雉也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难处,见李乾都做了决定,她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是,陛下。”
忙了一会儿,老太监上来问李乾要不要用晚膳,李乾这才想起来今日在御林苑时和长孙无垢的话。
“不在这吃了,去六宫吃吧。”
李乾笑着道,上午临走的时候,长孙无垢还问要不要提前告诉西施一声,让她有个准备,自己也答应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