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相国参侍郎 曾府有喧哗

作者:汪衍振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张亮基先叩问圣安,又连连向皇上请罪。并言明:一接到谕旨,便连夜上奏曾国藩丁忧期间插手政事这件事,半刻钟都未敢耽搁。张亮基接着奏称:巡抚衙门接旨当日,即委员飞赴湘乡,明察暗访,尚无确报;尽管按院衙门早在二十天前,就已收到湖南乡绅苟德存等联衔具名的万民折子,但因查无实据,不敢妄奏,容臣续奏。折子的后面,附了苟德存等乡绅联名的万民折。张亮基说了老大一篇,其实等于什么都没说。

咸丰把张亮基的折子摔到一边,又展开曾国藩的辩折。

打开辩折,满篇规整的蝇头小楷映入眼帘。

咸丰先对曾国藩这手漂亮的楷书赞上一句:“这个三角眼!亏他有这等闲工夫!”

曾国藩按着行文的规矩,先叩问圣安,又谈了许多归籍日久思念皇上的话,这才切入主题。折子先叙述了事情的起因,然后才道:洪逆假托夷教之名,神化已身,愚弄无知百姓。践踏圣贤,乱我纲纪,坏我人伦、道德。无父无子,无母无女。裂我国土,称帝称王,实腹心大患也。洪逆由广西闹起,人数本不为众。现长江沿岸,遍地逆党。究其内因,实真长毛少,假长毛多之故。似此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典;用非常之典,行非常之事。若墨守陈规,势必怂恿假长毛愈发胆大妄为,日久,则假亦成真。前线激战,后方闹匪,则国家危矣!似此假长毛,地方不严办,不足以安乡里、稳民心,岂不正中洪逆之“遍地皆我同党”之计?地方宽容,则长毛气焰愈烈。靖匪安民,靖匪重,安民亦重。请皇上明察。折子的落款:前礼部右侍郎臣曾国藩。

咸丰把曾国藩的折子一摔,嚯地便蹦起来。

他在书房边走边道:“这个三角眼,真有他的!一说就能说到点子上!”

他当即传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文庆、户部侍郎肃顺进见。

几个人进来后依次向他跪请圣安。

咸丰把曾国藩的折子递给怡亲王道:“你先看看曾国藩的折子。这个三角眼!”

怡王看完,转身递给郑亲王。五个人依次看一遍。

文庆小声嘀咕了一句:“看样子,这曾国藩丁忧期间,插手地方政事,是实的了!”

肃顺低声附和了一句:“真是!”

咸丰用手一指怡亲王道:“怡王,你先说。”

怡王道:“回皇上话,奴才刚才看了曾国藩的折子,虽然他违反了咱大清的祖宗家法,姑念他一片忠心赤诚,不妨宽恕他一回——当然,办还是要办的。奴才的意思,是给他留条命。”

文庆道:“皇上,奴才以为,不妨像怡王所说,把他流放三千里军营效力,让他长长记性。”

肃顺道:“皇上啊,依奴才想来,就让他到宁古塔去吧。把他流放三千里,奴才怕他回不来呀。”

咸丰腰板一挺,忽然冷笑一声道:“朕没想到,你们几个竟然这般糊涂!——文庆啊,你可是先皇依重的老臣啊,你怎么也犯糊涂了!”

文庆等五人一见皇上发怒,全部磕倒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咸丰道:“你们都起来吧。你们以后啊,凡事都要三思而后办。曾国藩虽丁母忧,可他仍然在为咱大清操劳,他是咱大清的能臣啊!——这样的能臣,你们为什么还要把他流放呢?朕如果也像你们那样糊涂,这祖宗的基业可就完了!”

文庆暗骂一声:“大清开国,你怕是最糊涂的皇上了!”口里却欣喜地答道:“皇上如此圣明,剿灭粤匪有期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