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道长话天国 圣谕飞进家

作者:汪衍振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曾国藩在院子里转了转,仍没有看到人影。腌臜道人显然是走了。

曾国藩回到书房,四处看了看,仍无半点异样。

他坐到案前,拨亮了油灯,想把这一天发生的事写进《过隙影》里,备以后玩味,却在书案的最底层,猛然发现了一个布口袋!

曾国藩一惊,小心地拿过来,见上面用金丝线绣着四个明晃晃的大字“天国印袋”。

他忙站起身,推开房门望了望四周,旋又急忙扣上门,重回到案前,打开印袋,一枚小巧的金印和一纸天国谕诏展现在曾国藩的眼前。

封廉王诏曰;“通军大小兵将,各宜认实真道而行。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真神,天父上主皇上帝以外,皆非神也。天父上主皇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样样上,又无一人非其所生所养,才是上,才是帝。天父上主皇上帝而外,皆不得僭称上、僭称帝也。继自今,众兵将呼称朕为主则止,不宜称上,致冒犯天父也。天父是天圣父,天兄是救世圣主,,天父天兄才是圣也。继自今,众兵将呼称朕为主则止,不宜称圣,致冒犯天父天兄也。天父上主皇上帝是神爷,是雲云人爷,前此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朕命统称为军师,姑从凡间歪例,据今道论,有些冒犯天父,天父才是爷也。今特褒封左正辅正军师为廉王,以前所封各军师,俱受廉王节制。后宫称娘娘,贵妃称王娘。并钦此。”下方盖着太平天国的玺印,玺印的后面是天王的印记。

曾国藩又把诏书看了一遍,忽然发现,里面的雲人二字,实际是一个字。曾国藩低头想了许久,也想不出此字的读音和字意。

那枚金印上刻的是;太平天国廉王九千五百岁曾印。

曾国藩呆了呆,急忙把印和谕诏又重新装进袋里,想了想,又到外面寻了个小铲子,在书房的东墙根处掘了一个深坑,把印袋埋进去,细细地压实,这才长出一口气。

曾国藩借着兴头,顺手拿过《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开始查找雲人合在一起的那个字。哪知两本书里均无此字。显然,这是洪秀全自己编造出的一个字。

他点燃一柱香,盘腿坐到书房的床上,闭上眼睛沉思起来。

曾国藩盘腿入定的这夜,战局已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太平军已由被剿而变成了主动向清军进攻,兵力也由最初的十几万人而发展成几十万人。尤其出人意料的是,已从武昌撤走的太平军,突然二次攻打武昌。不仅一夜之间把武昌团团围住,动用的兵力,竟然是从前的三倍!等守城的清军发现的时候,武昌已经被围得连一只鸟也休想飞出去了。

所幸青麟带兵在城外驻守,一见情形不好,立即派出快马向朝廷报信。

说起来,这青麟也是混蛋透顶,武昌被围,他应该往援才是。他既不往援,也不向近处清军求救,却向朝廷告急。等朝廷调兵解围,武昌还能是大清国的武昌了吗?青麟可不管武昌能否守住,他被朝廷莫名其妙地革职,正有一肚子气没处撒呢。

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一晨,曾国藩刚用过早饭,正想二次带着纪泽、南家三哥到八斗冲去捕鸟,湘乡县六品知县朱孙诒,同着巡抚衙门的一名候补道,各乘蓝呢大轿,在二十几名差役的簇拥下,飞也似地闯了进来。

朱孙诒和候补道一下轿,朱孙诒先对着门房周升急道:“快让曾大人出来接旨——八百里快骑递到省城的!”

周升一听这话,不敢怠慢,边往曾国藩的书房跑边喊:“大人接旨,八百里快骑!”

周升的喊声把各屋的人惊动。主人、下人,转眼便站满了院子。

朱孙诒同着手托圣旨的候补道,大步流星走进院子。

曾国藩慌忙走出书房,一见朱孙诒和面生的候补道,知道是巡抚衙门张亮基打发过来的人,慌忙跪倒,口称圣安。

曾麟书带着国潢兄弟几个及十几名下人,也急忙跪到曾国藩的后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