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黥人的天理,大明的天理

作者:龙越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唉,让木斋先生见笑了!我此番触怒了刘瑾,被庭杖四十,眼下还要去贵州龙场驿赴任。”

“阉竖可恨!”谢迁磅的一巴掌打在桌上,怒气冲冲的说:“皇上也太不像话了!”

王阳明拱手道:“木斋先生息怒,眼下事不能为,你我臣子问心无愧即可,就连李阁老,眼下也只能勉强维持。”

“他那是和稀泥!”谢迁怒道:“他就该挂印而去!”

“李阁老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眼下内阁,王整和杨廷和都在,李阁老也是觉得,还可以坚持一二!”

谢迁望着堂外,怒气难消的说:“咱大明朝,还真是多苦多难!”

王阳明不想纠结朝政,说明来意道:“木斋先生,我此行乃是来求问黥事。”

说着,他就将此行的经历,从刺杀落水开始,一直讲到在慈溪见到黥人的碑。

谢迁听完后,望着王阳明说:“你受苦了!其实……我也是坐着黥人的船南下的!”

“你要问的黥事,我不是很了解,不过我接触过黥人!只能说,这是一伙不能以常理度之的人,他们逼着大明开关,纯粹是为了商利乎?不,我这些日子才明白,黥人已经尽收海商之心,眼下的宁波,就有不少所谓的假黥。

他们吃穿用度上,不断模彷黥人,以拥有所谓黥人国籍为荣,据说有此国籍,便能在东秦置业、子孙可在东秦读书。这一招,是在让这些商贾,慢慢的背弃大明!咱大明朝富有四海,商贾向来低贱,可真要少了商贾,却也是万万不行。

这些商贾赚取大量银子,却只想着去东秦置业,对于大明来说,亦是一种损失。更别说他们追求黥人风尚,败坏了风气!”

王阳明说道:“可黥人确实器物精良、医术高明,他们素来行事,也颇为公允,不仅如此,他们还对贫民伸出援手,举手之劳的事,他们往往义不容辞!在下以为,黥人行事当得上一个仁字!”

谢迁颔首道:“黥人确实办事公允,事事重条约、讲规矩,以所谓严谨着称,更有甚者,黥人认为人权天授!这也是假黥们,不断在浙东宣扬的黥人道理,说这被黥人写进了宪法。可正是因此,黥人才显得格外的危险!

刘时雍曾经评价,说黥人乃是‘我名教千年未有之强敌’,这句话我觉得很对!非但如此,黥人来大明后,咱们大明面临的,亦是千古未有之变局!”

“人权天授?”

“没错!天赋人权,即是说人生来平等,从他出生那一刻起,造物主便赋予他若干不可被否认的权利,包括什么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所谓幸福的权利。商贾怕也是听了个一知半解,不过我观黥人干部,倒确实不讲高低贵贱,他们女子可为官,仿佛只以才能来评定上下属。”谢迁解释道。

王阳明点了点头,这比他那人人皆可为尧舜更加激进,不过王大爷居然觉得,似乎有那么些道理!

谢迁叹息道:“黥人也是我这一辈子中,见过最棘手的大敌!北方的鞑靼同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一群只会劫掠的野人!可黥人不同,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规矩、有一套自己的道理,他们直来直去,事事言利却不作伪,把真小人做成了君子!”

王阳明心里头的好奇不仅没被满足,反倒是更加强烈,真恨不得如年少时跑去关外游历一般,也跑到东秦一探究竟。

“那木斋先生是否觉得,黥人不一定是仗着器胜,他们也存有“天理”,这“天理”是黥人的天理,或许与大明尊崇的“天理”不一样,但观他们行事,却也是殊途同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