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贾芸让亲兵将封肃、封氏、几个随从都带去了中路大厅候着,贾芸则带着于竹走进了外书房。
跟贾政在荣国府一样,贾芸在自己府上也有内书房和外书房,外书房也位于西角门附近,不同的是,贾政经常待在外书房,贾芸则很少待在外书房,喜欢待在内书房。
进入外书房后,贾芸让于竹将此行经过详细回禀了。
贾芸听完有感叹也有厌恶。
感叹是为了封氏,觉得封氏的命运跟她女儿香菱一样悲惨可怜!
厌恶是冲着封肃,觉得封肃是一个贪婪亲戚!
原著写到:
香菱几岁时被拐子拐走后,甄士隐、封氏这对夫妇十分失落,昼夜啼哭,连寻死的心都有。
一个月后,甄士隐就病了,封氏也思女成疾,日日请医医治。
又过了一个月,家里又遭了火灾,烧成一片瓦砾场,甄士隐、封氏便住去了田庄。
又因为鼠盗蜂起,抢田夺地,鼠窃狗偷,官兵剿捕,田庄上也难以安身,甄士隐、封氏只得将田庄卖掉,投靠了封肃。
封家是个地主大户,见女婿女儿来投靠,心中不爽,好在甄士隐还有不少银子,于是封肃拿了甄士隐的银子,给了些薄田朽屋给甄士隐、封氏。
甄士隐是读书人,做不好农民,勉强支撑了一二年便很穷了。
封肃对甄士隐很不爽了,经常尖酸刻薄地讽刺。
甄士隐因此悔恨投靠封肃,加上年纪大了、身子有病、生活穷苦,于是便离家出走从此失踪了。
此事轰动了街坊。
封氏哭得死去活来,不得不带着两个以前的丫鬟一起依靠封肃过日子,其中一个丫鬟就是娇杏,封肃可不愿白养她们,要求她们日夜做针黹赚银钱。
再后来,贾雨村成为苏州府知府,在街上巧遇了丫鬟娇杏,想纳娇杏为二房,封肃当然巴不得,在封氏面前撺掇成了此事,贾雨村因此赏了封肃百两银子,也给了封氏不少财物。
以上都是原著写到的。
后面的故事则是原著没写的了。
据于竹回禀,贾雨村给封氏的不少财物,后来也都被封肃拿走了,就连封氏仅剩的一个丫鬟也被封肃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