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都没人说话,康兴帝怒了:“你们为何都不开口?有提议就速速说来!”
这时,一个人率先开口了,此人名叫徐轼,曾是礼部尚书,现是殿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当年贾芸参加武殿试,就是此人唱名的。
徐轼道:“微臣斗胆问太上皇,不知太上皇此次是想让儿臣辈继位,还是孙臣辈继位?”
此话一出,现场的忠顺亲王、义成亲王都既期待又紧张。
如果是天治帝任命继位者,自然会从他的皇子辈中选择。
现在由康兴帝任命继位者,情况就不同了,既可以从他的皇子辈中选择,也可以从他的皇孙辈中选择,天治帝的皇子辈是康兴帝的皇孙辈。
康兴帝的皇孙辈,只有夏昊、夏晃、夏易、贾芸、夏晖五人,皇子辈则还有超过十人在世,其中就包括了忠顺亲王、义成亲王!
是的,忠顺亲王也是康兴帝的皇子,是天治帝的皇弟,因为他是被天治帝封亲王的,所以亲王封号的第一字是“忠”,但凡康兴帝封亲王的人,亲王封号的第一字都是“义”,比如义忠亲王、义平亲王、义成亲王……
康兴帝坦然道:“眼下朕对此在犹豫,才征询你们的提议。”
徐轼沉默不语了,呵呵,连皇子辈和皇孙辈都还在犹豫,此事就很复杂了。
接下来的一刻钟,哪怕康兴帝再三询问,现场的王公大臣也都没敢直接举荐继位者。
此事太敏感,若是举荐了某人,而此人最终没能继位,那么举荐者可能就要遭殃了。
这时忠顺亲王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父皇必能多福多寿,任命新皇并不急于一时,当务之急是另一件事。”
康兴帝问:“何事?”
忠顺亲王道:“据儿臣所知,忠武亲王已率领长安营大军返回长安府,恕儿臣直言,忠武亲王率领长安营经过了南征北战,已在长安营树立很大威信,且跟北方和南方的诸多文臣武将关系密切。”
“忠武亲王跟景家关系密切,是景氏武学所出,跟景占耀是师生关系,儿臣怀疑此次皇上遇刺可能跟忠武亲王有关,儿臣也担忧,忠武亲王可能趁机起兵夺位,故恳请父皇即刻下令罢免忠武亲王的长安节度使一职。”
康兴帝闻言皱起了眉头。
曹威忍不住开口了:“启禀太上皇,微臣认为此事不可,忠武亲王先率领长安营在平叛江南之战中立下大功,近半年又在征讨水家之战中立下大功,本来正是该封赏之时,怎可不封赏反罢免?”
“若说是因他跟景家有染,那么眼下正在征讨水家的四皇子跟景家也有染,难不成要将四皇子的大将军王一职也罢免?说皇上遇刺可能跟他有关,更是不足为信。”
接下来,现场围绕着这个话题争执了起来。
十多位王公大臣,有几人没开口,赞成罢免的有八人,反对的只有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