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吏部的一把手礼部尚书赵廷隐,其实只是挂了个名。
当初赵廷隐是主动投降刘子骥的几名高级将领之一,他还主动提出了让刘子骥娶琼华公主平定蜀地的政策。
刘子骥为了奖励赵廷隐,这才给了他一个礼部尚书的职位。
但他实际上是不管事的。
因此许寂这个吏部侍郎,才是吏部实际上的一把手。
很快,在刘子骥以及许寂的操劳下,一个新生的文臣班子就重新搭建起来。
同时,那些空闲出来的武职,刘子骥也让郭威择选良将进行填充。
刘子骥对于郭威有知遇之恩。
当初郭威不过是一个都头时,刘子骥就能直接提拔他当枢密使,因此后者做起事情来简直十分出力。
当然,比起郭威,更加出力的则是那些在王衍时期被贬,又被刘子骥重新重用的文臣。
刘子骥重新任用了他们,简直就等于他们的再生父母。
他们才刚刚上任,谏言简直不断。
什么废除大量无名额的僧尼寺院、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奔逃蜀国的饥民、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治理河患、坚决惩处贪官污吏、组织百姓发展农桑纺织事业、刻石经、兴学校、减轻赋税等等......
对于这些好的谏言,刘子骥当然欣然接纳。
好的事情怎么可能不接纳呢?
不过,刘子骥这时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他需要建立一个机构。
类似于锦衣卫、通文馆之类的机构,用于监察百官、暗杀探查。
不然下面要真有人敢欺上瞒下,刘子骥还真不一定能知道。
如何建立机构刘子骥已经想好了。
就让巴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