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早些年间凭借着些家底到县里进了学。
运气不错的他,第一次参加县试就过了童生试,往后更加发奋读书,但求得出人头地。
但此后的他不论在怎么沉迷于科举,并没有像第一次这般走运,最终还是未再进一步。
而立之际,积蓄所剩无几,无法在支撑他继续读书,见登科已无望的他便断了科举的梦。
可他一书生细胳膊细腿的,既不会做饭也不会务农。
只好挂起牌匾,凭借自己童生的身份,在村里教些孩童启蒙,倒也能勉强糊口。
也许是因为有李川这个例子在,村里村外的人把小孩带过来也只是启蒙识得些字仅此而已,并没有继续进学的想法。
因为李家当初刚来的时候也是村里的大户,却因为读书,落得这般下场。
说什么也不会有人肯让自家小孩踏上科举之路,以免在吃不饱的路上越走越远。
凌云也曾旁敲侧击过大娃,问她哪里有读书识字的地方。
大娃曾跟他提起过村北有个喜爱读书的老头,每天拿着本书,满嘴之乎者也。
看似慈祥,但村里去他哪里启蒙的人都被他打过,所以村里的小孩都怕他,以至于小孩见到他都会躲着走。
“爷爷,识字就能坐上豪华的马车吗?那孙儿也想识字,爷爷,将来孙儿也驾着马车来接你进城里享福,还有奶奶,父亲母亲和姊妹们也一同去。”
凌云假装小孩的模样,倔强的表现自己可以让他们享福,这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让自己去读书。
凌大山皱着眉头安静盯着自个孙儿稚嫩的脸庞,没有说话。
众人也识趣的没有开口,可见关于读书识字这件事在这种家庭时多么的郑重。
顷刻间,凌大山眉目肃然,眼里充满光芒,却语气中隐有严厉。
“孙儿,读书这件事有待商榷,但你要告诉爷爷,你是想识得些字,做个算账先生跟赵二爷那般厉害呢?还是想同村北李川爷爷那般做孩子们启蒙先生?”
“爷爷,只有这两种吗?”
“当然不止这两种,但是我们平常百姓一般识字,无外乎是为了能有轻快的活做,但求得去大户人家做个账房先生之类的。”
别小看大户人家的工人,在古代很讲究主人家的身份的,宰相门前九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