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至巷道顶部只有三四十厘米,他们蜷缩在矿车上紧紧地抱在一起。
在另外一条大巷道辅助运输巷里,工人们也在寻找逃生的办法。在大水袭来的时候,30岁的工人刘学和工友们爬到了一处几十平方米、地势较高的平面上。随后,人越聚越多,大约六七十人。
而在相邻的皮带大巷里,工友们极力打通两个巷壁上露出一个仅够一人钻的小洞。几十个人纷纷爬过来,会合后的他们一共106人。
看到这么多人,大家不害怕了:即便出不去,死也要死在一起!
有一位姓高的老工人,想了个办法,指导大家在地势高的地方用井架和网片搭了五六十公分高的架子,能坐二三十人,如果水再涨,就爬上去。
渐渐地,水流的涨势变缓。
“透水情况没那么严重了,大家在坚持坚持。”李正峰喊道。
其实他知道,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如果救援速度跟不上水流减去的速度,他们迟早会死在这里面。
……
“这样,现场的人分为两队,一队搬运矿石,一队抽水。”刘桥很快做出了决定。
因为他看懂了萧志昂的眼神,那里面不仅有着急,同时也在透露一种讯息,现在的他好不容易获得了旷工们的支持,可不能因为这件小事把前期的所有努力给废掉。
毕竟,不是所有的大兵都很冷血,他们大多从贫苦家庭里面出来,他们当兵的初衷除了想换取一口饭吃以外,更多的也是想保护自己的家乡。
如果现在,他选择不救人,那些大兵们即使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也会对他判处“死刑”。
听到刘桥这个决定,萧志昂顿时面色一松。
他知道,这是刘桥能做的最大让步。
很快,现场三分之一的人开始搬运矿石,甚至连一些大兵都放下了手中的枪,他们想腾出更多的人手来帮忙排水。
因为排水实在是太难了。
大家只能用吊桶排水。
“但愿里面没有再透水了,要不然,光靠这几个桶我们根本没办法及时排空。”萧志昂在心里默默祈祷。
也许是听到萧志昂的祈祷,井下情况正在好转。
很明显,透水已经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