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荼坊落址

作者:夜尽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最后,一圈看下来,也只有山南西道符合要求,那里靠近京畿道,未来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也是入此地躲避战乱。

周钧将山南西道四个字,向孔攸和画月说了。

画月倒还好,只是点头表示知晓了。

但孔攸却身体一震,杯中之酒也洒落到了地上。

见孔攸的脸色阴晴不定,周钧奇道:“伯泓怎么了?为何如此慌张?”

孔攸盯着周钧看了许久,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问道:“二郎,可是不久之后,北方将生战祸?”

听闻此言,周钧顿时惊呆在了原地。

他只不过说了山南西道这个地名,孔攸又究竟怎么会知晓未来北方会生战祸?

孔攸见状,开口说道:“突厥势微,恐消迹于漠北,纵观大唐北疆,再无敌手。”

“大唐当前所虑之敌,唯有吐蕃而已。”

“倘若新设荼坊,与回纥互市,欲不使他人知晓,自然是于北方寻一地而立,究其缘由,有四。”

“其一,北临朔方,倘若荼坊生变,可有军力相助。”

“其二,近漠北九姓,缩短商途,可减少路程。”

“其三、南方诸州,人口密集,不利于保密。”

“其四、南方潮湿多雨,不利于新荼保存和运输。”

“以此来看,自然是在长安的北方设荼坊,要远利于南方。某本来猜测的地点,乃是原州、庆州一带,那里多荼园,位置也处于朔方与长安之间。

“然而,二郎却舍近求远,选了巴蜀之地。”

“某仔细寻思,擅自揣测,或是仙人曾道于二郎,未来北方恐生战事而已。”

周钧倒吸一口凉气,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周钧缓过神来,对孔攸说道:“北方未来是否有战祸,或是有此可能,眼下尚无定论。不过伯泓之言,却也提醒了某。”

周钧现在也反应了过来,安史之乱就算爆发,是在天宝十四年,距离现在还有十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