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安源笑着说道:“二郎本事可大着呢。”
三人说说笑笑,酒又吃了几巡。
骆安源放下酒杯,对另外二人说道:“某前几日买了一婢,现在就呼来,使二位一观。”
杨钊好奇,不停催促。
不多会儿,一个十三四岁、俏生生的婢子,小心翼翼来到骆安源的身边,行了个万福。
周钧向那婢子看去,只见对方肤色白皙、容貌讨喜,言行之间,有些不大像是中原人士。
骆安源揭开了谜底:“此乃某新购的新罗婢——杏珠。”
杨钊看了称奇。
周钧又瞧了那新罗婢的眉眼,却发现此女的相貌,依稀有些眼熟。
骆安源见周钧看的仔细,便笑着问道:“如何?是不是有几分像是宋都知?”
宋若娥?
经骆安源这么一提醒,周钧也是醒悟。
的确,这新罗婢与宋若娥有几分相仿。
杨钊开口说道:“我听闻,长安城中的新罗婢,价格居高不下。”
骆安源点头说道:“二位不妨猜猜,为了买下杏珠,某用了多少铜货?”
见周钧和杨钊皆在思索,骆安源也未打算再卖关子,只是举了三根指头。
杨钊见状,不由咋舌道:“三十贯?不便宜啊。”
骆安源笑着说道:“什么三十贯,是三百贯!”
杨钊闻言,口中的酒险些喷了出来:“三百贯?!这么多钱,抵得上长安的两套宅子了!”
比起杨钊的吃惊,身为奴牙郎的周钧,倒是没什么异色。
一位样貌、品性上佳的新罗婢,只要教会她大唐官话,再教些礼仪文化,在长安城中绝对是炙手可热,一旦出现在中市里,少说也要三五百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