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琴在一旁也说道:“那奇事本也寻常,但经二郎这么一改,草桥结拜、朝夕相处、十八相送、求婚遭拒、因病身亡,以及最后的化蝶双飞,却是将整个话本作成了传世之作。”
周钧轻轻点头,《梁祝》乃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在后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但是,当下的《梁祝》,只有剧情梗概,想要填充完整,却也是难度不小。
周钧便朝解琴和宋若娥问道:“如何?可有把握?”
没等解琴开口,宋若娥撸起袖子,兴奋说道:“是否佳作,我一听便知,这话本必定能誉满长安!”
解琴听了,先是笑了笑,接着便对周钧说道:“二郎且宽心吧,这《梁祝》的话本,妾身和居士自当尽心尽力。”
周钧问道:“还有一事,这话本在明年春闱之前,可否完成?”
二女听了这话,先是一愣。
宋若娥随即仔细算了算日子,点头回道:“应当不难。”
周钧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便拜托二位了。”
敲定《梁祝》话本的事情之后,周钧回家中收拾了行李,又向父母说了东都职事。
当周钧回了厢房,萧清婵听闻他要离开数个月,心中有些忐忑,便开口问道:“二郎去了东都,平日里的饮食起居,可需要人照看?”
周钧想了想,还是对萧清婵说道:“清婵做事心细,又素有主张,此番东都职事,家中必须留有一人,处理急务。且记住,倘若有事,可寻仆役去往灞川别苑,求得庞公相助。”
萧清婵听了,点头应了。
如此这般,周钧花了数日,安排好了长安中的诸多事务,在临行前的最后一天,去了灞川别苑,向众人道别。
入了庞公的书房,周钧还没开口,却听见庞公的一声轻叹。
周钧开口问道:“可是钧此番去东都职事,庞公有事?”
庞公闭上眼睛,摇摇头,将案台上的一封信,推到了周钧的面前。
后者打开信,看了一遍。
写信之人,居然是寿王李瑁。
李瑁在信中说道,知晓叔翁一片好意,但只是不愿涉足到争储之中,与其劳神烦忧,不如远游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