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攻蒙,过个好年

作者:样样稀松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范文程起身再施大礼,躬身退了出去。

……………

历史并没有改变,在郭大靖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在一两年之内还是会发生,就象他没法让太阳不休眠,不让小冰河期来临一样。

但很多变化就在身边,他也看得清楚。小到广鹿岛,大到东江镇的军民,都在改变中受益。

再放眼辽东,建虏这一年的兵力损失可要超过历史。尽管处于量变的阶段,整个战争的态势依旧。

唯一让郭大靖感到无力的,不是敌人,而是大明的皇帝,以及朝堂上的文官集团。

不帮忙也别捣乱,这是最低的要求,可连这个,郭大靖觉得也是奢望。

辽东有建虏,西南有奢安叛贼,天灾人祸逼得百姓造反。

可内忧外患之际,皇帝和文官们在干什么,在担心武将拥兵自重,在忙着党争,在忙着把大明往灭亡的深渊里推。

满口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实则道貌岸然的禽兽!!

天下要大乱了,必然多出很多妖孽的事情。

此时,郭大靖正在看着派在山东的谍子传回来的情报。有朝堂动态,也有市井风闻。

“天启命逢下甲子,黎民涂炭饥荒死,奴辈道从民大乱,定国安邦血流杵。”

郭大靖眯了下眼睛,对这个民间出现的所谓“刘伯温碑”,以及象预言,又象谶语的四名诗,冷笑起来。

天下大乱是肯定的,但这个预言对郭大靖来说,一点用也没有,他也不相信有预言家比自己还厉害。

有人要搞事情,不管能不能搞成,是夭折还是造成些影响,都不关自己的事情。

但郭大靖把情报放到一旁,突然又若有所思,伸手拿了过来。

在古代,谶语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如果是涉及到皇权更替、天下兴亡,就更是如此。

当然,往鱼肚子里塞布条,学狐狸叫,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除外。

郭大靖就清晰记得历史上的隋朝有“桃李子,得天下”,以及唐朝关于武则天的“女主昌”等谶语。

不管是事前编造,还是事后附会,如果皇帝听到了有关皇位皇权的流言蜚语,通常就会宁杀错不放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