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靖重新拿起教鞭,并把代表兵力的小红旗插在要固守的防线和据点上,一个小旗代表一千。
小黑山两千,红咀堡两千,卑沙城三千,南关防线三千,旅顺堡两千,一共是一万两千的兵力。
“这是郭某估算的最少兵力。”郭大靖解说道:“如果再有三五千的机动兵力,或者是百八十艘船只组成的水师,那就是固若金汤了。”
东江镇额兵三万六千左右,金州差不多就要占据一半。即便是最小的兵力配备,各岛驻军基本上也会抽调一空。
如果是毛文龙,或者陈继盛坐镇金州,众将显然不会有意见,有也不敢表露在明面上。
金州田地多,地方大,但要受制于人;而驻防一岛,形如土皇帝般,更让某些人喜欢。
别人没说出这样的心思,但郭大靖却补充了一句,“毛帅决定把本部的六千人马,长驻金州。”
不少将领明显地松了口气,有这六千人马,再加上郭大靖和李维鸾的本部兵力,已经达到了最低配备。各岛再出少量的部队,凑个两三千,能够接受。
在朝鲜的铁山基地丢失后,云从岛的位置就很尴尬,除了能居住些军民,甚至可以说是无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文龙认为云从岛上的田地也养活不了太多人,不如只留少量兵力,作为皮岛的后备。
同时,毛文龙准备把东江镇分为四协,他和毛承禄各领一协,郭大靖领一协,另一协的指挥官则是陈继盛。
皮岛两协人马,金州两协兵力,各岛驻军兵力减半,从而形成辽东、辽南两头重,中间各岛轻的战略态势。
对于兵分四协,郭大靖是不知道的。但他也有心理准备,升到参将简单,可要指挥东江镇近半的兵力,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最好的结果是副帅陈继盛坐镇金州,郭大靖以副手的身份,成为金州驻军的二把手。
郭大靖的目标远大,绝不会只满足于做一个岛主。即便是全军驻扎金州,听陈继盛或毛文龙的命令,他也能够接受。
广鹿岛实在是太小了,不管是人口,还是耕地数量,都没有了继续扩充人马的条件。
而要平辽灭虏,没有五六万人马,还得是装备精良的部队,根本就不用去想。
熟知历史轨迹,固然是最为有利的武器。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还是要靠实力。
一年,两年,或者再加上明年的大半年,郭大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提升整个东江镇的实力。
武器装备、战术打法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粮草物资。让将士们吃饱吃好,让他们后顾无忧,让他们能安心训练、放心厮杀。
还是那个思路,趁着皇太极抄掠京畿,郭大靖要能拿出至少三万人马,捣其老巢、毁其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