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改造燧发枪

作者:样样稀松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举手之劳,不用刻意为之。郭大靖听明白了话中的意思,觉得倒也有些道理,便点头应允。

燧石分布广泛,有经验的百姓只要看颜色,或拿两块石头敲击闻味儿,就能找到燧石。

如果拿钱收购,可能会让很多老百姓专门去干这事儿,但燧石还真的不需要太多。而且,如何鉴定好不好,怎么收集运输,有点兴师动众了。

另一个花白胡子的工匠头躬身道:“大人,草民倒是听说山东青州附近有座庙山,盛产火石。”

郭大靖眼睛一亮,喜道:“好,某马上派人去山东。如果属实,买它一船回来。”

石头嘛,能值几个钱儿,估计还不抵运费呢!但如果真是上好的燧石,那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就不是钱能衡量的了。

双管齐下,一方面在金州搜集,一方面去山东采购,就肯定不会误事。

又与赵青山等人商讨了一会儿,确定了火枪改造的具体方案,郭大靖才起身离去。

撞击式燧发枪与火绳枪之间的技术差距,本来就不是科技方面的,而是思维上的。

只有突破了弹簧或者弹性钢片的制造障碍,改造火绳枪就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只不过要耗费些人力和时间罢了。

但燧发枪取代火绳枪,却意味着战场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加快了淘汰冷兵器的历史进程。

而早在1598年,也就是万历二十六年,法国的马汉已经发明了撞击式燧发枪,并得到了当时的亨利四世的召见。

但在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亨利四世被人刺杀后,燧发枪装备部队的进程便停滞了。

这一停滞,便是几十年的时间。算下来,郭大靖应该是早于西夷大量装备燧发枪,尽管只是提前了十几年。

当然,郭大靖根本没想过要争个什么第一第二的纪录。一切都是为了战争,为了提升战力,为了灭虏平辽。

燧发火枪,纸壳定装弹药,套筒式刺刀,郭大靖已经完成了其中的两步。准确地说,是两步半。

定装弹药已经在军队中普及,只不过是用竹管或木管,比纸壳还要稍差一些,但郭大靖并不准备在短期内进行改动。

拿着几杆样枪,郭大靖直接去了训练营地。第一批换防的部队再有几天就要入驻,藤野正等教官已经准备好。

“这就是大人所说的改造的火枪?”藤野正和几个教官被召集而来,围观摆弄着新式燧发枪。

郭大靖简单讲解了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了演示,介绍了燧发火枪的优点。

操作方法比火绳枪更加简单,可以说是一看就懂,只不过是动作的熟练程度不同罢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