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正中摆着四张桌,能坐下七八个人的样子,桌上摆放着一个奇怪的铜制器物,周围则是些食材。
顾客们若是好奇,可向伙计打听。若是识字,自然更加方便,直接看桌上的标牌,便知道这又是一种新吃法,名为“涮羊肉”。
何贵忠在柜台后坐着,笑眯眯的样子象极了精明的掌柜,看着进来的顾客不少,笑得更是眼睛都成了一条缝。
来到京师已经一个多月,终于支起了铺子,开起了涮烤饭馆。
尽管郭大靖给的银子足够,也没要求他马上就赚钱自力更生,可何贵忠还是尽心竭力,以最快的速度作好了准备。
随他来京师的有两个哨探,都是他亲自挑选的精明强干的帮手。
找门脸,打造食具,购买食材,装修等等,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何贵忠的速度确实够快,也确实很辛苦。
“老板,看起来生意不错。”一个伙计凑上来笑着奉承道:“开张大吉,咱们这秘制烧烤,那是香飘十里呀!”
何贵忠带着招牌似的笑脸,说道:“那是,咱这可是祖传的秘制烧烤,若是作料齐全,能馋掉你的舌头。”
要说秘制,也说得过去。郭大靖把自己能记起的所有烧烤的作料和程序都用了几遍,才最后确定下来。
除了孜然,也就是当时的安息茴香比较难买外,连市面上都没有当作调料的辣椒,郭大靖都给配了不少,还让何贵忠带了些种子,在京城外租个园子种下。
一招鲜,吃遍天。烧烤的诱惑,人们的口舌之欲,在古代也是一样。
特别是在京城,不缺有钱人。明朝中后期弥漫且盛行的奢靡之风,也使酒楼和青楼,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饮宴和享乐之地。
何贵忠看着不断有顾客进来,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心里却在琢磨郭大靖交给他的任务。
谷阡
明年,郭大靖再次给出了期限,也再次提到了明年这个时间。
先在京城立足,再把京城中勋贵、大臣的资料尽量打听清楚,编辑成册。
显然,明年郭大靖将有大动作,极有可能是要在京城制造什么舆论,掀起什么言论风潮。
这只是何贵忠的猜测,但他觉得八九不离十。所以,他才最终决定开酒馆,再视情况发展成酒楼。
人员密集,流动频繁,喝上两杯酒,胡说八道的有,口吐真言的也不少。莫谈国事,在当时还没有太多的禁忌。
如果不是开青楼需要的本钱太大,还要有后台,又伤天害理,郭大靖都想着弄一个,打探各种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