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政治风暴的序幕

作者:样样稀松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缩减关外兵力,再实施收缩防御,双管齐下的措施,便得辽镇的粮饷能够节省一半还多。

自袁崇焕上任后,崇祯可谓是全力支持。辽镇的粮饷一下子涨到了两百多万两,几乎是翻了一番。

但加派赋税、处处节省地供应辽镇,取得的战绩只不过是占了没人要的锦州,还要花费大量的钱粮修缮驻防,可谓是得不偿失。

袁崇焕下狱后,崇祯的思维可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以往袁崇焕吹嘘的堡垒推进,平辽灭虏的战术,在崇祯看来,又是欺骗他的谎言。

“宣兵部尚书申用懋晋见。”崇祯思虑已定,抬头吩咐宫人。

袁崇焕下台,原兵部尚书王洽入狱,号称有边才的申用懋成为接任者。

崇祯知道将辽镇分化,并不是一件容易而简单的事情,才需要征询兵部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吩咐完宫人,崇祯又拿起温体仁的奏疏,阅看着皱起了眉头,脸上微有怒色。

袁崇焕下狱,温体仁是弹劾攻讦最为者。不仅是对袁崇焕,还扩大了打击范围,目标指向曾极力举荐袁崇焕的阁臣钱龙锡。

“龙锡主张崇焕倡为款议,以信五年成功之说。卖国欺君,其罪莫逭。龙锡以崇焕所畀重贿数万,转寄姻家,巧为营干,致国法不伸……”

字字如刀,刻在崇祯的心上。他啪的一声合上奏疏,眼中射出怒火。

“私结边臣,蒙陷不举,钱龙锡该杀!”崇祯咬牙切齿,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气,抬起头,厉声吩咐宫人,“速去镇抚司,命骆思恭、刘侨加紧审讯,速上袁崇焕供词。”

崇祯皇帝并不信任大臣,喜欢独揽大权,专断独行。但是一旦出了问题,他还没有担当精神,什么错误都委过于臣下。

此时,他恨袁崇焕,又恨支持袁崇焕的支持者。

但他却忘了,是谁轻信“五年平辽”的大言不惭,授予袁崇焕全权,增加赋税、裁兵省银,逼得百姓揭竿而起,使得内地明军兵无斗志。

既无识人之明,亦无用人之量,更无容人之量。可崇祯却偏偏要励精图治,他的偶像竟然是太祖朱八八。

而他也学会了朱八八“忧勤不怠”的作风,只论勤政的话,崇祯确实做得极好,历朝历代没有几个帝王能与他相比。

但本身的缺陷却使他的勤勉,成了大明的噩梦。越是管得多,越是乱象纷呈,大明也越是颓势难挽。

只能说,路走错了,越是奋力前行,离目标也是越远;思维有问题,越是勤奋,错得越是离谱。

从小事上,比如节俭,比如不喜声色,崇祯象是个好皇帝。为了省钱,他还把苏杭织造撤了,理由是“朕不忍以衣被组绣之工,重困此一方民。”

但从大政上,崇祯却是个完全漠视百姓苦难、视百姓如草芥的暴君。辽饷、剿饷、练饷……苛政猛于虎,逼得无数百姓为了一口饭吃而造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