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秦子昭也是感慨万千,
“顾教谕也说了,长安兄明年的县试,基本上十拿九稳,所以你我以后定是同窗,我便与你多说些。”
“今日诗会定要努力,虽说有刘朝生在,大家拔得头筹的机会不大,但若是诗作质量上佳,也会得到大人物的关注,好处不小。”
李长安郑重其事地朝秦子昭抱拳,“多谢子昭兄提点。”
“小意思,毕竟明年咱们就能做同窗了,早结交晚结交没什么区别。”
秦子昭毫不在意地摆摆手,
“等进了县学,咱们就算是同属一派了,日后相互照应的地方很多。”
“比如今日的刘朝生,以后就可以成为咱们在白鹿书院的引路人。”
“毕竟只有抱团才能在书院乃至晋国,闯出名堂来。”
李长安点点头。
这里面的道道和官·场差不多,派系林立,报团取暖。
势力越大,争得的好处就越多。
县学如此,书院更是如此,内部有派系,外部也有竞争。
有了文箓,便有了竞争的资格。
没有文箓,一切都是浮云。
眼前这个秦子昭,若不是因为刚刚的对联,再加上顾教谕的点评,恐怕也不会和自己说这么多。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以后有这个资格罢了。
要不然,就算自己拼了命去巴结,别人也只会不屑一笑。
紧紧跟在李长安身侧后方的柳知音,看着李长安和秦子昭交谈甚欢的模样,眼眸里满是欣喜,还夹杂着一丝丝崇拜。
这就是二郎啊,李家唯一的读书苗子,如今仅仅只是小试身手,便能够登上望星楼,和县学学子结识。
以后一定会更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