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现在朱英说的留在大同府的物资,应该赶往开封府了,那还需要改户籍么?
朱英却摇摇头,“老黄,你一年多少俸禄?”
朱元璋微微一愣,按照他说的官职,俸禄不足百两白银。
朱英不等他说话,叹道:“你俸禄想必也没一年百两雪花银,秦淮河周边院落,起价就是六百两,我朱英何德何能!”
“孤身在这陌生的尘世间,是你老黄给了我一个安身之所,让我可以有尊严的站在这大明京城,这份恩情,我拿什么回报?登堂入室,出谋划策,做个治世能臣?”
“还是起于微末,集丰厚家资,助益天下?”
朱元璋张张嘴,咋说的当商人不必为官差了。
身后没有权支撑,从商的哪有做得风生水起的。
“其实都不是啊!”
朱英长叹道:“我只想报答你,给你尽孝,让你能平平安安颐养天年,不用管什么朝堂的伴君如伴虎,党同伐异,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糟心的事!”
“咱爷孙两该吃吃该喝喝,欢乐的渡过每天,那多好啊!”
朱元璋呆住了。
他穷苦农户出身,年轻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受人欺负,每天能吃饱,孝顺父母,爱护子弟。
这是属于一个老实本分的农人最微末的情感。
而现在这孩子也秉承着这个想法。
没有什么尔虞我诈,权力纷争。
还让他也不再遭受这些。
他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不掺杂任何复杂心思的赤忱之心。
这是何等的孝顺。
不是说他朱元璋感受不到孝顺。
前些时日回来的各镇藩王,哪个不是跪倒在他面前哭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