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诸党呢?还有勋贵们呢?他们不是都怂恿了人去参加会考吗?也都没上?”
“都没上……”官员摇头叹气,而姚宗文听到后则是在书房内左右渡步,最后才停住脚步说道:
“既然恩科考不过,后年的科举,我浙东子弟一定要夺得魁首!”
“是……”官员闻声应下,而也就在诸党碰了一鼻子灰的时候,朱由检却在开怀大笑……
“好!倒是没有想到,居然有五千三百多人合格。”
齐王府书房内,当朱由检看着厚厚的一册中榜文册,眼里满是高兴。
对于这批燕山学子,他不在意他们谁高中,他只在意这五千多人的数量。
经过考试筛选,他们最少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政治见解,经济见解。
这么一来、下放去兵部、刑部、大理寺、还有盐课司和茶课司做基层官员,最少让朱由检有了底气。
至于没有上榜的那三万多人,也可以以书吏的身份跟随下放。
想到这里、朱由检抬头看向了自己面前的人。
只见在他的面前,顾秉谦正恭恭敬敬的站在原地,浑然看不出他就是朝堂之上齐王党的魁首。
“这次的事情干得不错,两司和各级两部一寺所需的官员都算出来了吗?”
朱由检将文册放在了桌上,漫不经心的询问,而顾秉谦则是带着一丝谄媚的笑意,对他的话回应道:
“算好了,刑部于县有官职者三人,兵部四人,大理寺三人。”
“两司主要控制盐场和茶场,每处按照规模人数不等,大明茶场二百七十二处,盐场五十四处,共需要官员一千二百四十人,书吏七千余人……”
大明一千六百余县,按照顾秉谦的话,每个县最少新添十名官员,合计一万六千人。
要知道这数量已经不少了,大明在洪武时期,全国文武官员也不过二万七八千人。
之后虽然逐渐增加,但到正德年间,文官数量也不过二万,而武官八万左右。
到了眼下,大明的文官数量不过三万八,武官则是由于朱由检废除卫所制而数量减少,只有不到二万五千人。
如果一口气增加这一万六千名官员,外加需要发放俸禄的三万多书吏,以及近四十万的衙役、兵马司,那么大明的财政能否支撑,这点顾秉谦也抱着怀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