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 太庙献俘

作者:北城二千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减除三响、分派军屯田,组织安置难民……

这些政策的推动都是朱由检,而每当政策推动,皇店里随处可见的告示牌都能看到详细过程和结果。

相比较遮遮掩掩的邸报,百姓们更喜欢大白话的皇店告示。

这样长久的观摩下来,心中对朱由检有好感是正常的,毕竟谁不喜欢一个减轻百姓负担的人?

于是,在叶向高吩咐后,林尧俞很快就重新规划了一下明日献俘大典的流程,并派人前往了勖勤宫,从城墙告示到皇店告示的合作。

对于这样的好事,曹化淳也没有理由拒绝,当场便同意,随后安排隶属皇店的印刷厂开始印刷告示,散播在京城二十座皇店各处。

京城虽然扩城了,不过北直隶的百姓毕竟只有千余万,加上均分军屯田后,大多百姓手里有田地,自然不会选择常住京城,哪怕外城房子便宜。

因此从扩城到现在,京城的人口数量,还维持在百万左右,大明的第一城依旧是南直隶应天府的南京城。

不过好在皇店并非小门小户,而是集园林风景与一体,类似景区一样的存在。

所以二十个皇店,足以将消息传给大部分百姓。

也如叶向高和林尧俞所预料的一样,百姓对朱由检的包容程度确实很高。

告示发出后的第二天,当晨钟开始作响,街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人。

京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大街,也就是后世的前门大街,在建造之初宽二十五六丈,之后被百姓私自侵占,拥塞街道,最后逐渐形成了后世前门大街宽度七八丈的模样。

不过、伴随着新城的扩建,侵占官街的所有商铺民宅都被赶往了东西新城。

不仅如此、为了照顾到日后京城或许会涌进更多人口,正阳门大街两侧的正东、正西两坊分别向里缩边十余丈,十余万人口迁移东西新城。

至此、正阳门大道达到了四十九丈的宽度,足以媲美盛唐时期的朱雀大街。

也因此、四十九丈宽,五里长的正阳门大道,足以在留出二十丈行军道的同时,沿街围观二十余万人。

这还仅仅只是城内,而献俘大典是要从城外开始的。

永定门外不是一片荒芜,而是错落有致的集镇。

集镇也在经过工部的整顿后,留出了四十九丈的官道,向南长六里,足以容纳二十余万人。

因此、献俘大典的开始,首先是从四十余万百姓踊跃而来的场面开始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