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摊牌

作者:北城二千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如此的话,一个纲只有三十万两的收入,十个纲顶多三百万两。

但大明规定每引盐需要缴纳六两六钱四分,十万引,朱由检就需要交出六十六万四千两。

这么看来、盐税这玩意,还真的不是官员不想收,是按照官盐价格卖不出去啊……

不过、如果朱由检拿了一个纲的盐引,然后专门对蒙古人贸易,以一斤盐三十文钱卖出去。

那么先不提远的地方、就说近的内喀尔喀、喀喇沁、土默特、鄂尔多斯、察哈尔、科尔沁等六部蒙古,大概就能消化两百万斤盐。

这换算下来,一年收入……六万两!

算出这个数据,朱由检简直想吐血。

感情在大明正规买盐买盐是赔本买卖啊,那些合理贩盐的网文怕不是看的地摊文学。

朱由检想吐血,但很快他又反应过来,似乎在他的记忆里,除了明朝以外,其他王朝的盐税都是财政收入大头,那么为什么其他王朝能卖出这么多银子?

朱由检反应过来后,立马就咬牙切齿的说出一句话:“打击盗版……”

是啊、私盐价格便宜,百姓可不就都跑去买私盐去了吗?

如果市面上没有私盐,只有官盐的话,那么定价多少还不是朝廷说的算。

哪怕打击私盐后,官盐定价十文一斤,也能收到近六百万两的盐税啊。

但眼下大明的盐引,平均下来一斤盐是二十二文,而私盐才五六文,贵的地方十几文,傻子才去买官盐。

想到这里他就牙疼,所以只能不断地想怎么改盐制。

他想了半天,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还是他也跟着搞私盐。

没错、他跟着搞私盐,只要他能整顿顺天府和永平府的卫所,就可以直接在沿海一带搞晒盐。

晒盐成本最低,不过上千斤盐的成本也不过十几文,一旦形成规模,朱由检就能靠卖私盐起家。

在沿海选十块好低,圈上几万亩海滩来弄私盐,哪怕只有夏季,以及晴朗天气能晒盐,他也能稳定搞出一两亿斤盐。

然后他就能靠这几万亩盐田,实现年收入百万两银子的梦想。

到后面,他直接把后世长芦盐场给提前搞出来,弄出几十万亩盐田,年产二十几亿斤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