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南庄放风,找三十个农户帮忙插秧,要进入黑田里,价格一钱负责一亩地。
虽然大家还是有些怕这被诅咒的黑土地,但是一钱银子实在太具诱惑力。
在银子面前,诅咒算什么,特别是对饱受贫苦的燕县农户而言。
第一时间赶来南庄报名的就足有上百人,杨齐忠负责筛选出三十个老农夫,插秧可是一门大学问。
距离,深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有经验的老农户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每一寸田地,又能让每一株水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三十人的插秧队由杨齐忠带着进入黑田,各自负责一亩田。
杨巧月负责监督检查每个人插秧的质量,大家很认真把活高质量干完。
所有秧苗一天插完三十亩地,原本空荡荡的黑土上覆盖了青葱翠绿的秧苗,一眼望不到尽头。
地契虽然写的三十亩,把边边角角处理一下,实际有三十几亩。
木恩恩额外的三亩田分开的,她单独管理,种了药材,暂时还没动静。
黑田一日种完,这效率,让所有人震惊,期盼着这片土地久违的长出粮食。
天色渐暗,管秋给农户们发了钱,入账,这是杨家的生意,支出算在杨家账簿。
接下来几日,杨巧月每天都带着杨齐忠掌水,控温,教他后面怎么使用肥料催熟。
有高产粮和黑土地加持,做两季稻完全没问题,时节掌握很重要。
跟了几日,便完全交给杨齐忠去管这片田,后面也是需要他去负责的。
杨齐忠不仅不觉得累,反而内心得到满足,他也能够为家里出一份力。
在杨巧月的计划中,眼前这些都不是生财之道,只是保证粮食产量和帮助偏心官爹改变燕县贫瘠的面貌,助力他今年考评。
这几日,燕县其他农户也开始陆续移栽秧苗,原本死气沉沉的贫瘠土地终于因为这抹绿色,生出希望。
杨巧月闲暇下来,她已经好几天没见杨穆忠,不知道他的水性练得怎么样了。
来到南庄后山,杨穆忠还在水池练习,她都不知道水池是什么时候弄好的,前段时间一堆乱糟糟的事情没顾上。
“四哥,怎么样?感觉有效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