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八章 心闻

作者:板斧战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第二篇名为心闻法,引述巨子之言中,‘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的论述,详述记叙了针对太素界见闻,进行进一步分析筛察的心察,心辩两法。

如果用白话来描述,就是用瞽观‘观闻’所得的情报,还需要用心体察才能获取其中之意,还要用心辨别,才能从中提炼出可用可言的信息来。

其实从心闻法之中记述的案例,还有李凡自己的切身体会,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法门。太素界也好,虚渊也罢,这个世界存在太多太多未知的,危险的存在。有些东西你不早一步发现对方,那就是死路一条。可有些信息你一旦真的听见了,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不加筛选辨别的,一股脑接收一切的见闻都是万万不可取的,必须排除掉有害的误导的信息,剩下的才是‘道’。

再说的更明确一点,瞽观法就是尽可能多得获取虚渊中的杂音,而心闻则是一层筛网和过滤器,心察法分析提炼出这些杂音中的信息,而心辨法来辨别这些信息是否有害。这样最后提炼出来的,才给大脑接受和理解。

那么如何辨别呢?

这里墨山一脉又回过来将‘心’,‘人心’。以人心作秤,来衡量瞽观所得的情报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失了人心就不可取,如此简单罢了。

具体到操作来说,就是一个个得试,试人心。

如果只是形体发生了变化,而人心依旧,那么依然不失为一种道。

如果人心发生了变化,哪怕面目上依然维持人形,也是必须当即斩杀的魔。

墨山五峰上绝大多数的尊天魔,无数的墨山先驱,都是在‘试心’的过程中陨落的。

但他们也留下了足迹,在这后头的蜈蚣壳上,刻着无数日记随笔似的,没有写完的日志。

这些不仅是这些前辈探索太素界的‘见闻’,也只有先驱们以命试错,试验出来的可能导致‘人心’失察的‘杂音’。后续的弟子只有先知道不能听的‘杂音’是什么,才能走得更远。

而这‘杂音’的记叙,一眼望不到头。

慷慨赴义,死不旋踵,这就是墨山的道么。

‘李凡修成了《心察》’

‘功法鉴定中’

‘心察,元神法,提升对已知信号的分析处理能力。提升对已知类型目标的感知效率。’

‘李凡修成了《心辩》’

‘功法鉴定中’

‘心辩,元神法,有效对抗已知杂波的干扰,并降低接触未知信号导致心情降低的概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