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即便大秦十年之后的局势糜烂到了胡亥当政的窘境。
这五路大军的将领在相互监督制衡之下,也不敢再明目张胆违背朝廷的旨意。
若是其中有一两个忠于大秦的铁杆,那岭南之地就更不可能发生叛乱了!
但如果将五十万大军握在一个人手上,又无人可以制衡,心中膨胀之后难免会起别的心思。
任嚣和赵佗就是一人手握重兵,才有反叛之心。
从试探拒绝出兵,再进一步称王!
至于后世流传赵佗是奉了始皇帝之命镇守岭南,即便大秦灭国也不得调动五十万大军的传说。
在秦轩看来,纯粹就是屁话!
毕竟,那个时候秦国已经灭亡了,后面刘邦和赵佗相互勾结,想怎么说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赵佗说是始皇帝的命令,难道还有人能跳出来反驳不成?
如果始皇帝真下令北方军团和南方军团驻守戍边,任何时刻都不得调兵回师勤王的话。
那么后来王离率领二十万边军回师参战,兵败被项羽所擒都是假的不成?
总不至于项羽吃饱了撑的,放着近在咫尺的咸阳京师不打。
绕一大圈跑去边疆找王离的麻烦吧?
就算再轴的人,也不会在即将破秦的时候跑去找一个对手来削弱自己吧?
那不是脑子进水么!
所以,秦轩断定那是赵佗为自己违抗诏命,反叛大秦找的借口!
有了前车之鉴,南方大军的兵权自然不会再交给一人掌管!
五人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方可保大秦无忧!
就连北方军团的二十万边军,也在草原筑城后被分割!
这些,都是秦轩在背后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