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了。走不成了。
崇祯神情一阵暗淡,他情愿死在北京,身殉社稷,也不愿意在逃跑的路上,被闯贼抓住,成为天下的笑柄。
想到这里崇祯的神情坚毅起来,他看向王彦道:“贼兵大军云集,城内外多少双眼睛盯着朕,你认为朕还能走脱吗?”
“陛下,江南尚有半壁,且未经战乱,赋税充盈,人口众多,正需陛下驾临,收拾山河。”王彦察觉到崇祯的想法,不禁有些急道:“大明乃两京制。陛下到南京后,能立刻重建朝廷,而以陛下的身份,定然能迅速安定人心,大明守住东南没有问题。这时陛下暂时抛弃北方的包袱,丢给闯贼,让闯贼与关外的东虏相争。陛下则在南京,励精图治,练兵养锐,而已东南的财力、人力,小臣以为,不出十年,陛下便能如同太祖皇帝一样,提六师北伐,扫荡贼、夷!”
“陛下,小臣以为,就是冒险,陛下也该尝试南下。况且小臣会拼死护卫陛下,保护陛下冲出重围。”
崇祯看着王彦二十岁的脸庞,心里不禁一叹,也只有他这样涉世不深的愣头青,才敢不计后果的说着样的话。
居然提出放弃北方,北京哪个大臣敢说,怕是立刻就被人打成奸贼了。
崇祯心头感动,没想到一个八品的小官,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王彦形容的场景,打动了崇祯,让他目光中有些向往。
如果半个月前,内阁有人提出来,或许他已经南下。
这时,宫城外一阵阵的炮声传来,估计闯军又开始攻城,崇祯摇了摇头,“朕一走,闯贼必然全城搜捕,沿途截杀,到时谁都走不成。朕可以死,大明不能亡。朕会留在北京,让锦衣卫护卫你、还有太子、皇后,以及朕的子女去南京。”
“陛下~”王彦听了心里一急,“天下板荡之际,国赖长君~”
这时一名浑身是血的侍卫,却一脸惊慌的跑进来,猛的跪在地上,痛哭失声道:“陛下,张缙彦打开城门,闯贼攻入内城,南镇抚的李指挥战死,锦衣卫的弟兄,快顶不住了。”
崇祯听了身体一颤,不过他此时却不再仓皇,而是忽然说道:“去,把太子、永王、定王还有坤兴都带来。”
贼兵已经攻破内城,皇城很快就会失陷,崇祯难得果断一回。
很快,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皇五子朱慈焕、坤兴公主朱媺娖等人就被喊了过来,哭哭啼啼的站在殿中。
崇祯看着自己的儿女们,心中酸楚,他已经一心殉国,可是却希望儿女们能活下去。
他心中原本没有指望,可现在高名衡派人来接,他心中隐隐中还是希望子女们能逃出生天,逃到南方登基。
这样他对列祖列宗也有个交代,大明还能继续延续下去。
对于太子,崇祯心中有愧,大臣们不只一次提出,要送太子去南京,可他都没有允许。
这时崇祯将太子朱慈烺叫到身边,慈爱的目光看了又看,有些哽咽道:“朕一念之差,未早日送你去南京,让你与朕一起陷入险境。现在山东高巡抚派兵来迎你南下。我儿如能到南京登极,当切记培养自己的班底,不可轻信一派之言,锦衣卫乃我儿耳目,断不可废除。朕在位十七载,也未给你培养辅政大臣,你今后能倚靠之人,文臣中可多听高巡抚之言,武将中则可依靠黄得功,至于左良玉之辈,则不可信。我儿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