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偈语,好像也只能应在这里。不然,没有其他解释了。
如果应在这个“李洛”身上,那就能说得通。
偈语暗合天机,随缘而发。往往就是说出偈语的高僧自己,都不能解,也不知其所以然。
这句偈语到底应不应,怎么应,也只有当事者自己理解了。
洛仙子不知道为何这鬼仙女子神色怪异,她也不想啰嗦,直接问道:“前辈既是唐时遗民,可否相告当年大唐之事?”
鬼女仙子的神色缓和了很多,敌意消散一空,就连自称也改了,“我对大唐之事,其实知之甚少。我离开唐宫时,只是一条灵智初开的鲤鱼。”
“我只记得,离开长安御湖时,是鼎安元年春。我之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那一年,朝廷突然改元,这可是大事。”
“后来到了飞天寺,就一直呆在一切智井,发了誓愿,不成大道不离开给孤独园,不离开一切智井。外界之事,一概不知。也很久没有见到外人了。”
洛仙子问:“那么前辈可知,鼎安元年之前,是什么年号?当时天子的名讳呢?”
按照她对历史的了解,一般只有发生大事或者某种征兆,朝廷才会改元。
当时的唐廷,为何要突然改元鼎安?
到底发生了何事?
李锦衣回答:“鼎安元年之前,年号叫天恒。至于天子名讳,我就不知道了。总之,不是天恒真帝,就叫鼎安真帝吧。”
洛仙子有些失望。
看来还是得不到关于唐朝的历史啊。
不过,好在确定了三点:
第一,李唐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可能年号就是鼎安。鼎安之前,是天恒。那么按照华夏历史的规矩,若是没有庙号,那位天子可以称为鼎安真帝,或者天恒真帝。
第二,当时的唐廷,发生了大事,导致了突然改元。
第三,当时唐王朝除了长安帝都,还有一个东都洛阳。
这一点,和华夏历史上的唐朝,契合度更高了,绝非偶然。
长安和关中她已经知道,就在如今的无间沙漠中,早就化为漫漫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