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力挺(2/4)

作者:油炸大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可上美厂的创作者们偏不信邪,美术片要有创新,要有新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剪纸算是新的创新,外国人没看过的!

但他娘的钱不够,为了节约制作成本,总导演胡进庆被迫将原本的《十兄弟》改成七个形象统一,只有颜色不同的葫芦娃,各种反派人物被简化成蛇精还有蝎子精,华丽的场景变成了山洞…

每一个葫芦娃要匹配上百种表情,搭配几千个场景,没有特效制作,更没有先进的技术,只能靠一张张手绘,一次次裁减,一格格的拍摄。

就这样,50多位画师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了13集130分钟的葫芦兄弟。

《葫芦兄弟》一经问世,所有地级电视台都争相购买,播放权。录相带vcd的销售多次创下历史新高。

随后的《葫芦小金刚》再次引爆市场。

葫芦娃系列就此成为上美厂的巅峰之作…

后来出了狗尾续貂的《新葫芦兄弟》…

葫芦娃们造型傻白萌,蛇精成了网红脸,不止呢,还有…爷爷会法术。

爷爷会法术,草!

号称260集的葫芦娃一开播,仅一周就被迫停播,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失望。

当年宫崎骏当年也来过上美厂,据说上美厂的《大闹天宫》,让宫崎骏坚定了为动画事业奋斗终身的想法。

他甚至带来了《风之谷》的胶片作为礼物,希望能和上美厂的同行们做技术上的探讨。

但没想到上美厂的一些领导关心的却是薪酬问题。

他们问:在日苯,原画多少钱一张?动画多少钱一秒?

这种只问利益、不重技艺的态度,让视艺术高于金钱的宫崎骏大失所望,并表示“再也不来中国了!”

宫崎骏想不想来中国,那是他的事,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上美场因为人才流失,彻底失了“精、气、神”。

而中国动画也随之失了筋骨。

当动画制作行业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从以艺术为导向到以营利为导向,从以前的固定薪酬到以件数计算工资,从以前的工匠精神沦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逐利者,艺术的苛求和耐心早就被抛掷脑后。

现在判断一部动画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票房!

这玩意属于大环境,改变不了的,票房成功才叫成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