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庭会议

作者:滋油的阿鲷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所以周家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经济方面的问题。

更何况三个孩子现在也大了,大儿子去建设兵团,吃喝有保障,还有正常的工资拿,过好自己的日子完全没问题。

小儿子和女儿,将来一个上班,一个去插队或者去兵团,也是能拿收入的。

插队的话,可能需要家里帮衬点,去兵团或者上班,都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好出路。

这么一来周志刚的工资就解放了。

而且他去支援三线建设,还会有补贴拿。

再算上周母的工资,家里的净盈余,都能到一百多块。

六七十年代的一百多块,稍微了解一点情况的都知道是什么概念。

所以周志刚在看待儿女的婚姻大事上,只看重一个点,就是对方的人品。

毕竟就算再穷,只要人品没问题,自己到时候接济一下,总能把日子过得不错。

而要是人品不好的话,那可以说是家宅永无宁日了。

郑娟的母亲,可以说是老好人的代表了。

就算日子过得再苦,也愿意去收养别人扔出去的孩子。

而且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瞎子。

可以说,大部分人,根本看都不会多看一眼。毕竟这个年代,所有人过得都很艰苦。

而郑娟的选择,也可以看出来她的善良。

太平胡同那儿,历来是没人愿意去管的。说一句贫民窟里的贫民窟,一点也不过分。

不用想,郑娟肯定没有城市户口,家里也没有副食本。

上山下乡,对于有城市户口的人来说,只是解决社会闲散人员的一种手段。

有城市户口的人家,养上一两个闲人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很多人抗拒上山下乡,宁愿待在城市,当个无业游民。

而对于郑娟这样的家庭,上山下乡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