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收获

作者:滋油的阿鲷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周秉昆拿着蜡烛靠近一看,发现了盒子上面,那些精巧的纹路缝隙之中,果然还残留着一些土的痕迹。

又看了一眼这个盒子的尺寸,周秉昆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这个箱子,应该就是从先前那个墙角的窟窿里面取出来的。

而且,从重量上面,也可以觉察出这个盒子的不同。

看这个盒子,也就比巴掌大上一些,却明显有好几公斤的重量。

就这个密度,再结合上余炜对这个盒子的珍稀程度,周秉昆隐隐觉得,自己这次是要发达了。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周秉昆轻手轻脚的打开了手上的木盒。

果然如他所料,木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的码着许多根金条。

“一、二、三、……七。”周秉昆将盒子里面的金条,一根挨着一根的摸了一遍,同时在心里面默默地数着。

“七根的话,那可是奇数,不大好分啊。”周秉昆轻轻地抚摸着盒子里面的金条,内心开始犯起了嘀咕。

数学规律就在那里放着,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造成问题的家伙。先咪下一根来,剩下的就是偶数了,也就可以执行分一半的传统了,完美。

想着,周秉昆伸手放在了一根金条上面,将之拿了起来,轻轻地在手上掂了掂。

这玩意估摸着有六两的样子,也就是三百来克。

果然,周秉昆在金条上面摸到了有字的痕迹。他拿过蜡烛一照,就看见了上面的“诚记”字样,看情况这应该是金店的名字。

而在“诚记”字样的两端,则是用钢印分别印下了“拾”、“两”两个大字。

周秉昆虽说没有见过,但也听说过这玩意儿的大名:“大黄鱼”。

金条上面的“十两”,是按照民国时期一斤等于十六两来计算的。也就是说,一根“大黄鱼”就是三百来克。

就在周秉昆拿起一条“大黄鱼”之时,木盒子里面的空隙处,显露出来的却并不是他预想中的木质盒底,而是和周围“大黄鱼”一般的黄金质地。

原来,盒子里面的“大黄鱼”,不止一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