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假意试探李农之心 群臣力谏终登帝位

作者:高适之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故赵国都城襄国

此时襄国城内,有原驻守在此的石氏宗族石祗,邺城之乱中,逃离来此的石氏宗族里还有汝阴王石琨。

原来朝中不愿与冉闵合作的赵军将领和大臣也大多奔向襄国,这不大的襄国城,此时各方人员聚集,只把这个赵国前朝旧都挤得水泄不通。

自从石鉴谋害冉闵的消息败露,各方人员逃到襄国以来,这襄国一直是冉闵的下一个目标,若不是邺城城内的掣肘,怕冉闵已是尽起邺城之兵,气势汹汹的杀来。这石祗也是在襄国有一日没一日的惴惴不安的生活,时刻关注着邺城之内的动向。

这一日,石祗、石琨和故赵国太尉张举正在新兴王府聚集商议对策,只谈话间。府中一门人急急的向众人禀报:“报,邺城奏报,各位大人,邺城出大事了。”

新兴王接过奏报,只匆匆阅过,陡然奋起,忽又摔倒在地。

石琨、张举忙扶上前,石祗许久睁开眼说道:“我石氏子孙三十八皆死于石闵,呸,是故汉人冉闵之手,我石氏一族和他冉闵不共戴天,食肉噙皮亦不能解我心头之恨,皇兄……”

旁边的石琨悄然摔掷在地上的奏报,神色凝重,随即将奏报传阅于一旁的张举。

见石祗稍微清醒,石琨在一旁进言道:“王兄,如今冉闵窃得神器,然我赵国国祀未绝,皇兄避居襄国,当务之急当早早登基,以延我赵国之祀。冉闵骤登大位,根基必然不稳,当速速召集各路勤王诸侯,组义军,进逼邺城,杀此逆贼冉闵以复我赵国社稷。”

“对对。”石祗缓缓起身,强做镇静,喃喃道,“不要自乱阵脚。”

回头却是对石琨哀叹道:“今我羯族军士尽皆凋零,冉闵贼势甚大,将欲奈何?”

张举将奏报收起,略一沉思,恭请二位入座,只言道:“新兴王、汝阴王,臣看此事尚有解.”

石琨忙问:“哦,张太尉老成谋国,想来必有得解之法,且说来听听。”

张举挑动其厚重的眉毛,说道:“老臣以为,如今诸侯纷乱,天下板荡,各方豪杰并起,冉闵此时称帝众矢之的。”

石琨只一沉思,却是渐露喜色,言道:“不错,太尉所言甚是,想那冉闵虽据有邺城,然其所据者不过数郡之地,却如此枉自尊大,称帝。看来其人狂妄之极。”

“汝阴王所言甚是,如今冉闵势虽大,但所依凭者只乞活军一汉军尔,我赵国之中,羯,氐、羌、匈奴,四夷共处,冉闵“杀胡令”一出,胡族必不能相助,如此我襄国可得赵国诸部族之利,此冉闵一失也。”

石琨点点头,石祗也渐渐恢复气色,示意左右上茶,让张举慢慢讲下去。

“今晋室远窜江表,孤儿寡母,国势衰微,然汉家正朔皆在晋室,天命未改,冉闵骤然窃居帝号,三吴之地,荆扬之民不能使,汉人亦是混乱,不知谁为正朔,此二失也。”

“冉闵本无懿德,好乱乐祸,先帝壮其骠勇,收其入军前效力,然其不顾念旧恩,弑杀天子,屠戮宗室,人神共愤,可谓罄竹难书,残暴至此,我赵国境内人人皆可讨之,此三失也。”

石祗闻张举之言,心中大安,笑道:“张太尉果有见地,孤心大安。”

石琨在旁进言:“王兄,所谓师出有名,王兄当速速登基,以向世人昭示我石氏王族尚未绝嗣,赵国大位尚未旁落。此后当奖励士卒,发布召令,引各路诸侯兵马共讨冉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