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天启的神色严肃了起来,魏忠贤的心头不由一紧。
稍一会儿之后,天启才将奏章缓缓的合上了,然后平静的问道:“魏大伴,这份奏章,你看过吗?”
魏忠贤没有隐瞒,连忙回答道:“回万岁,奴婢看过了。”
“那你是如何看的?”
魏忠贤沉吟了一下,道:“回万岁,这些年,奴婢处置了一批肆意妄言、扰乱朝纲的东林党人,为此得罪了不少读书人。”
“李大人虽颇有才干,但也是东林党的一员,心中对奴婢多有埋怨,也在所难免,他选择在这个时候弹劾奴婢,也在情理之中。”
“奴婢与李大人之间,没有私怨,若是政见不合,或是有所误会,奴婢倒是很愿意与李大人化解矛盾。”
“因为奴婢深知,建虏入寇在即,朝廷不能再因这些事情而产生内耗,这样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对朝廷百害而无一利。”
天启点了点头,缓缓站起身,走到书房中央,用奏章拍了拍掌心,叹声道:“魏大伴言之有理。”
“可是,李邦华是太祖看重的,现如今又在帮朝廷整顿京营,他的奏章,朕不可随意打发,那样朕也没办法向太祖交代。”
“既如此,那就让锦衣卫和三法司联合去查一查奏章上所说的事情,还原真相。”
说到这里,天启停顿了一下,转身看向魏忠贤,认真的道:“魏大伴,朕不是针对你,也不是不相信你,毕竟此事非同小可,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朕都不能视而不见,否则朕又要挨太祖的骂了。”
“这些时日,朕每一闭眼,就能梦见太祖陛下那张威严的面孔,仿佛只要朕哪里做得不好,他就要把朕抓走狠狠的收拾一顿。”
“魏大伴,你觉得朕应不应该让人去查?”
魏忠贤能反对吗?一反对,那不是明摆着心里有鬼吗?于是他连忙道:“回万岁,查,确实应该查,查明真相后,这样既能化解奴婢与李大人之间的误会,也能还奴婢一些清白。”
天启欣慰的点了点头:“魏大伴如此深明大义,能理解朕的苦衷,朕心甚慰。”
“不过魏大伴也可宽心,朕知道这些年你为大明呕心沥血,付出了很多,有些事情难免有些差错,只要不是太过,朕也不会计较太多。”
“若有人因一些小事而揪着不放,为难魏大伴,朕也不会答应。”
“当然,若李邦华为了东林党而夸大其词,甚至是诬陷你,朕也不会轻饶他。”
听了这些话,魏忠贤虽然心里慌得一批,但面上还是道:“谢万岁,奴婢也会全力配合,尽快让真相水落石出,还朝堂一份安宁。”
剩下的奏章,天启看都懒得看了,让魏忠贤直接带回去批示,显示出自己对他依然很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