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用笔在舆图上作标记,并问道:“魏军来犯主帅为何人,兵马又有多少人?”
“钖关方向,魏军主帅乃是荆州刺史夏侯儒,其手下兵力有万人之多,十倍于柳休然。”句扶面色凝重的回答道。
诸葛亮微微蹙眉,问道:“夏侯儒来历如何,可是夏侯兄弟子嗣乎?”
句扶摇了摇头,回答道:“夏侯儒并非夏侯兄弟子嗣,乃是夏侯渊堂侄,其兄乃是前荆州刺史夏侯尚。”
诸葛亮抚须沉吟,缓缓问道:“夏侯儒可有其兄夏侯尚之风乎?”
夏侯尚乃是曹魏名将,早年被曹操器重,以军司马从军,随曹操平定冀州;后面又辅左曹彰远征乌桓,大破乌桓;最后转任荆州刺史,拜征南将军,攻拔大汉东三郡,又击溃吴将诸葛瑾。
数年前,夏侯尚、曹真、曹休三人同为大魏护国柱石,可惜夏侯英年早逝,于三年前病故,留下二女一子。
句扶面露难言之隐,沉默半响,说道:“夏侯儒虽为荆州刺史,但是荆州事务大部分由司马懿负责。末将只知道,早年为曹彰的骁骑司马,后为征蜀护军,同张既一起平定酒泉苏衡叛乱。”
闻言,诸葛亮放下心来,笑道:“夏侯儒不类其兄便可,则大事定也!”
说完,诸葛亮招呼众将集结。半响后,众将簇拥着东三郡舆图。
诸葛亮环视众人,笑道:“司马懿欲行声东击西之策,羊出汉水,实取武乡县。亮欲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吴班与众人面面相觑,不解其意,拱手出列,问道:“上丞相不知何意也,可否明示?”
诸葛亮用羽扇指着舆图,笑道:“诸位请看,曹魏举荆州之众,五万大军,分二路大军;我大汉兵不过三万人,兵少于曹魏,敌强我弱。是故我等若要扭转局势,则需以我之强,攻彼之弱,行田忌赛马之事。”
诸葛亮看着帐下专心听讲的众人,继续深入分析说道。
“曹魏弱在何处,我军强在何处,诸位需知。曹魏看似兵力多于我军,其实不然,唯有陆路司马懿率领的四万大军多于我军;而汉水夏侯儒一路,兵不过万,乃是羊军。若我军要扭转战局,行以强克弱之举,可乘夏侯儒不备,远袭其军。”
此言一出,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解诸葛亮为何主动出击。
主簿胡济,拱手出列,面露惑色,问道:“上丞相,敌强我弱,曹魏大军五万,而我汉军不过三万。为何不据守武乡城,以退魏军,而行弄险之事?”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了笑,说道:“伟度(胡济字)待敌来攻乃是下策,曹魏兵分二路,我军顺汉水而下,可形以众击寡之势,破其夏侯儒一路,则魏军退也。何必与其鏖战于城下,空损兵力乎?”
“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此乃天赐良机,不可视若无睹。不知诸位可还有疑惑乎?”诸葛亮问道。
“上丞相,若司马懿进攻武乡城,断我军退路怎么办?”杨仪蹙眉问道。
诸葛亮轻笑一声,说道:“他打他的武乡城,我破我的夏侯儒,有何可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