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两个人直接反对,这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其他文武百官,大多都是这种情况!
虽然科举制的施行,使得普通百姓和寒门也有了一个进身之阶,但是想要彻底打破官僚体系,根本不可能。
同乡、同年、师徒……等等关系,哪一个不是有着诸多牵扯?
除非你有着让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和优秀,否则的话,在官场体系之中,就必然会进入到某一个圈子之内,否则,你也根本在这个体系中生存不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府之中的那些官吏,与朝堂之上这些重臣,哪一个不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赵眘想要裁撤冗官,这几乎是动了所有人的蛋糕,这些人如果不反对,那才真的是怪了!
甚至,就连赵构这个太上皇,都直接被搬出来,去找赵眘说项。
按照赵构的说法就是:这些臣子,尽皆为咱们赵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就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大宋江山稳定,如果裁撤这些人,让别人怎么看?
以后谁还愿意为了朝廷和大宋卖命?
虽然对于冗官的治理还不算彻底失败,但是现在显然已经停滞了下来!
至于冗军之事,更是如此!
地方军难以下手,而且山高皇帝远,赵眘并没有急着动,而是想要先拿出一部分禁军来尝试一下!
大宋的禁军是整个军事体系之中最重的一部分,天下最好的兵马驻扎在京师,这是自太祖赵匡胤之时便决定的事情!之所以如此,还是五代十国时候给赵大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
五代十国为何频繁轮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地方藩镇、节度使力量太过强大!这些人手中不仅掌控着兵马,而且还掌控着一个地方的钱粮,如此一来,只要有心思,谁都想自己坐一坐皇帝!
所以,自赵大建国便定下了强干弱枝的基础!
想当年,赵大凭借二十万禁军横扫天下,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只可惜,后代的兵马数量不断在增多,可是战力却是每况愈下!
太宗时期,禁军数量就超过了三十万,仁宗时期更是达到了八十万之众!到了神宗朝,也有六十余万!
可是,想一想数十年前,拥有者几乎是近百万的禁军,可是却被北方的辽国打的无法还手!到靖康之时更是直接被一扫而空!
到了赵构时期,当年的禁军早已经没了,而且,面对着北方金国的威胁,所以,开始逐渐发展各地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