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形势那么快发生逆转。
在身经百战的神甲军面前,长生教教众简直不堪一击。连战连败,数十万大军很快折损过半。
情势越来越不妙,这个时候朝廷派来的人又找上了彭惑。
彭惑迟疑了。
他走出这一步,不就是想为彭氏一族争个士族出身?
而今天子点了头,侮辱过彭氏的那些高门也得到了应有的教训,尤其是连氏。
那么还有何继续下去的必要?
再拖下去,境况只会越来越遭,说不定最后落得个一场空……
袁达更不必说了,他是听了彭恩的蛊惑才率众起了事。然造反哪有彭恩说得那般轻巧?
几个月打打杀杀的日子他早过够了,而且两人意见不合,彭恩如今议事常越过他去,这让袁达甚为不满。
三人中两个起了异心,结果可想而知。
本就一团散沙,内部也急剧分化,彭惑、袁达二人选择归降,与兄决裂的彭恩率一部分残军狼狈南逃……
长生教彻底瓦解,叛乱至此算是落下了帷幕。
姜佛桑听后不禁感慨,“彭惑宦海沉浮多年,竟还能如此天真。”
神甲军虽作战英勇,却不敌长生教人众,再打下去不知要靡费多少,又要拖到何年何月。朝廷拖不起,神甲军也不能离开平州太久,不然北地六州但有异动,其祸将远甚长生教之乱。
所以在已占上风的情况下朝廷还是选择合谈并不难理解。
然彭惑的选择就让人费解了。
如没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觉悟,当初又何必走出那一步?
难道他以为天子以及那些得存下来的高门当真会忘了这笔血债?
“还是说,成为士族于他而言真就有那么大的诱惑?”
想起了先生说过的,骨子里的妥协性、局限性,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