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计划进行中完

作者:虫豸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听到赵子城的说法之后,赵安也是满意点头,笑道:“赵总兵有心了!”。

*

如今的明朝各地军镇,早已经糜烂到了极致,即使是宣府军镇也不例外。

明朝自太祖开国之后,考虑到唐宋两朝的‘募兵制’的财政弊端、尾大不掉,一向是以“军户世袭制”为主,以世袭军户保证兵源充足,又以军户屯田保证各地军镇的自给自足。按照规定,每名军丁皆是授田五十亩,并且由朝廷提供耕牛、农具和种子,每年收获所得,交于军仓六石,其余则归于军户本人。

然而,规定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则是另一回事,因为耕田不足的缘故,军户们往往只能分到二三十亩田地,每年上交给军仓六石之后,剩下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温饱,自然是士气低下,再加上军镇里的千户百户们性子贪婪,不仅是屡屡侵占军户田产,并且将军户视若奴仆,军户们的生活愈加疾苦,并且还徭役极重,自然是心中不平,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世袭军户逃亡的情况。

面对军户逃亡的情况,军镇里的千户、百户们,不仅不会出手防止,反倒是极力鼓动,更是千方百计的进行遮掩,因为军户在逃亡之时,军官们不仅可以收到一笔贿赂,在军户逃亡之后,更是可以得到军户名下的田产房产,对他们而言,这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时至今日,各大军镇里的军户都已经是不足半数,而军镇里的千户、百户们则是得到了大量的田地、耕牛、农种,一个个皆是大地主、大财主。

只是,军户逃亡之后,这些千户、百户们虽然是手中拥有大量土地,但一直是缺乏人手耕种,所以土地也就大规模的荒废了,并不能创造出太多的价值,再加上这些千户、百户们作为朝廷军官,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一旦朝廷调动了他们的职位与辖区,他们手中的田地也就便宜了下一任,自然是心有不甘。

而赵安如今与军镇做生意,就是窜改军镇的账册,将军镇的诸项资产变成“无主之物”,然后再花银子从军官们的手中买下这些田地、房屋、耕牛、以及种子。

这样一来,军官们手中的“不良资产”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而“聚宝商行”则是得到了大量的田产房屋、耕牛农具,为赵俊臣下一步安置流民、积蓄粮食的计划打下了基础,倒也算是皆大欢喜。

像是今天的生意,近半年以来赵安已是经手了数十次,仅仅是与宣府军镇之间,就先后做了十一次生意,这一次的生意还算是规模比较小的一次。

如今,宣府军镇再次拿出了总计近九千亩田地,就代表着宣府军镇内又有三百余名军户“失踪”了。

如今,眼看着蒙古部落即将要进行一场大规模的侵略,而宣府军镇作为京城屏障、实力最强的军镇,不仅没有考虑增强实力、抵御大敌,反倒是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的鼓动军户逃亡,仅仅是为了一己之利,就不惜削弱边防、荒废军备,只为了侵吞军镇财产、然后卖出去赚银子!

显然,他们完全都没有考虑过一旦蒙古破关,自己会迎来何等的悲惨下场!

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

不过,这样的丧心病狂,却也是赵俊臣的机会,也唯有这般丧心病狂、贪婪入骨的军镇,赵俊臣才有可能收买成功!

以宣府军镇为例,经过了半年时间的交易,他们已经把军镇的一半田产以及三分之二的耕牛农具卖给了“聚宝商行”,也彻底失去了自给自足的能力,今后想要维持地位,就只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向朝廷要银子,第二种方法是向“聚宝商行”寻求支持,但不论是哪一种方法,皆是绕不开赵俊臣,所以他们今后被赵俊臣渐渐控制在手中,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事实上,因为赵安的极力推荐,借着“做账”的名义,如今宣府军镇的财政大权已经是落到了“聚宝商行”的手中,并且宣府军镇的中下层军官已经被赵安暗中控制了不小,赵子城固然是宣府军镇总兵,但若是赵俊臣今后想要架空他,也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

暗暗思索着赵俊臣的计划,赵安心情有些放松,事情到了这一步,赵俊臣交给他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接下来的渗透只是水磨功夫罢了。

而就在赵安暗暗思索的同时,房间里的军官们皆是双眼放光的盯着眼前的金银,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赵子城进行分配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