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赵山才病逝之后,这些资源已是无人可以驾驭,正是一笔让人垂涎的政治遗产,赵山才把它们尽数交到了王保仁的手中,希望王保仁得到了这笔政治遗产之后能够更好的效忠与辅佐太子朱和堉。
那时候,王保仁刚刚离开南京六部、抵达京城中枢不久,正式接任太子太师之位也不过是半天时间,正是根基最浅、势单力薄之际,得到了这样一笔政治遗产之后,很快就可以站稳脚跟、扩张实力,自然是底气大涨、幸喜若狂。
事实上,若不是得到了赵山才的这一笔政治遗产,王保仁前段时间也不会那般干脆利落的出卖了整个南京六部,以换取德庆皇帝让他入阁辅政的承诺。
可以说,赵山才的两封遗书密信分别交给了德庆皇帝与王保仁之后,皆是深远的影响了庙堂局势的走向!
*
至于赵山才真正留给朱和堉的那一封遗书密信,更是洋洋洒洒足有数十页之多!
这封遗书密信之中,前半部分内容乃是赵山才对于庙堂局势今后发展的详细分析,又提出了几项应对之策,朱和堉看过之后只觉得自己颇受启发、受益匪浅。
这段时间以来,朱和堉的诸般做法与决策,包括他近期的藏拙表现、以及他积极寻求与赵俊臣结盟的决定,也同样是深受赵山才的这封遗书密信的影响。
然而,这封遗书密信的最后几页,却是完全不同于前面那些内容的条理清晰、真知灼见,皆是一些看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没有任何关联、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的内容与建议。
最开始的时候,朱和堉还以为这些莫名其妙的内容与提议,只是赵山才临终病重之际神志不清的表现,并没有太过在意,但心底深处却又有一种莫名预感,隐隐觉得这些内容之中暗藏着某些自己无法理解的深意,也就下意识的牢记于心,等待时间为自己揭开答案。
等到庙堂局势这段时间以来的诸般变化,竟是隐隐呼应了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内容与提议之后,朱和堉的心中预感也就愈发强烈,认为赵山才遗书密信最后部分的那些内容与提议必然是隐藏着某些至关紧要的线索与伏笔,说不定就会在今后某些关键时刻产生逆转乾坤的效果!
依照朱和堉的猜测,也许赵山才临终之前曾是制定了一项极为庞大隐秘的计划,却又因为朱和堉当初尚不成熟的缘故,赵山才只是向他透漏了极少一部分内容,所以那封遗书密信的最后部分内容才会是看起来毫无联系、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朱和堉一向最是推崇赵山才的眼光智慧,当他隐隐察觉到了这一点之后,不仅没有责怪赵山才的刻意隐瞒,反而是心中暗喜,只觉得自己多了一些成功机会与翻盘希望。
此时,听到了赵俊臣直接向他索要赵山才的遗书密信之后,朱和堉顿时是大为紧张、也极为警惕。
朱和堉下意识的认为,赵俊臣的真正图谋,必然是遗书密信之中最后那一部分的内容!
毕竟,赵山才的遗书密信前半部分内容、看似是极为重要的局势分析与策略谋划,固然是远见卓识、入木三分,但也皆是过于循规蹈矩了,赵俊臣的谋略眼光同样不差,很容易就可以猜到、也很轻易就可以破解。
唯有最后那些看似无用却又隐含深意的内容与提议,极有可能就是赵山才的剑走偏锋、出奇制胜之策,未必就在赵俊臣的算计之中,自然是引来了赵俊臣的窥探与觊觎!
*
如今,朱和堉固然是很想要与赵俊臣结盟,但两人的志向心性毕竟是完全不同,即使是今天得以顺利结盟,这种盟友关系也是非常脆弱的,谁也不知道能够维持多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破裂翻脸,这般情况下朱和堉又如何敢把底牌交给赵俊臣?
于是,朱和堉表情大变之余,也是心念急转,暗暗思考着应对之策。
朱和堉也知道自己的表情变化落在赵俊臣的眼里之后,遗书密信的事情已经无法隐瞒,他这个时候若是强行否认的话就是没有诚意的表现,与赵俊臣结盟的计划也就要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