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某个时刻,杨洵也必然会受到德庆皇帝的利用、为德庆皇帝冲锋陷阵。
一旦是想到杨洵未来也许会亲自审问自己的场景,赵俊臣就不由是一阵头皮发麻。
不过,杨洵的威望、资历、专业能力皆是无可挑剔,所以赵俊臣对于德庆皇帝的这项任命也无可奈何,若是直接反对,反而会显得自己心虚。
所以,赵俊臣的目前心思,主要还是集中在山东巡抚的位置上。
对于这个位置,赵俊臣已经盯上许久了,他这段时间设法扳倒了陆远安,并不仅仅是因为陆远安的阳奉阴违,也同样是因为赵俊臣想要把山东巡抚换成自己人。
譬如说,山东右布政使李立德,乃是“赵党”的老资格成员,一向是听话本份,就是一位最佳人选。
而赵俊臣对于山东一地,心中也早就设想好了一揽子计划。
*
山东位于北直隶与江苏之间,海岸线漫长、良港极多,还控制着漕运扼要,海陆交通便利,位置极为关键,若是在山东沿海发展远洋贸易,就可以轻易掠夺建州女真、朝鲜、日本等地的财富积蓄;
而且,山东境内相对人丁较少,但耕地面积却是高居明朝前三,又因为盐碱地太多的缘故,人均耕地产粮反而较低,也同样适合赵俊臣推广自己的农务改革计划,更还可以建设大型农场;
与此同时,山东盐场乃是后世的四大盐场之一,产量还在淮盐之上,但这个时代的山东造盐业却是远远不如淮盐发达,只是以小作坊为主,可谓是发展潜力巨大;
更何况,山东人普遍身材高大、性格大气,又饱受孔孟文化之熏陶,拥有较强的服从力,无论是从文、从武,都可以为赵俊臣提供大量人才。
简而言之,在赵俊臣的眼里,这个时代的山东,绝对是明朝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或许仅次于四川与辽东两地。
但四川距离太远、交通不便,赵俊臣无法亲手干涉太多,而辽东地区则是过半掌握在建州女真手中,而且还有战火危机……相较而言,山东地区与京城中枢距离很近、便于联系,有利于赵俊臣随时出手干涉,而且还位于本土腹地,不必担心战火侵扰,自然就是优先选项。
所以,赵俊臣一直都想要全力开发山东、落实自己的诸般设想,让山东成为明朝的重要支柱。
最重要的是,赵俊臣虽然一直都认可“无商不富”的道理,但他对于明朝时期的两大商贾集团——也就是晋商与徽商——皆是极不满意。
这两个商贾集团,一个是勾结建州女真,另一个则是勾结海外倭寇,早已是习惯成自然,可谓是根性难改,但晋商与徽商皆是根深蒂固、实力雄厚,赵俊臣短时间内又离不开他们,也只能敲打与引导,却很难从根本上改造他们。
而这个时代的山东,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漫长海岸线,又或是潜力巨大的盐场,再或是可以建设大型农场的广阔平原,各方面皆是非常适合发展商业。
一旦是顺利开发,山东境内必然会涌现出大量的盐商、粮商、远洋贸易商,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商贾势力。
其实,这个时代的鲁商也算是小有名气,但相对于他们所拥有的天然条件,又显得过于浪费赋禀了。
于是,赵俊臣就想要重头开始,亲手把“鲁商势力”扶持壮大,让鲁商发展成为一支可以与晋商、徽商相并肩的商贾势力,还能烙上自己的印记,使其成为自己的真正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