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顺着青烟,直接飘入虚空里,一瞬间石仲魁、城隍便感觉到了,一股威严目光看了过来。
随后一道神念便出现在祭台上。
城隍忙跪在地上,那器灵自然更不敢有其他动作,老老实实的五体投地跪着不敢动。
石仲魁则笑呵呵的拱手道,“帝君见谅则个,弟子想来想去,也就您才最仁善,这才再三求到你这里。”
文昌帝君哈哈一笑,“是本帝君耳根子最软,才受你这奸猾小子连番算计才对。”
城隍和器灵吓的心里一紧,石仲魁却暗暗松了口气。
文昌帝君说自己耳根子软,一听就是句玩笑话,而且但凡能说动大佬的人,在大佬心里至少也算亲近之人。
否则你连说话、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石仲魁再次一揖到底,笑着道,“弟子是侥幸成为大周的六元魁首,自然是您门下信徒。而这诸天三界的读书人,那个不是您的弟子,有事自然求师长了。”
“油嘴滑舌”,文昌帝君嘴上这么说,心里却高兴起来。
真说起来,只有那些去文昌庙求过,又考上功名的人,才能算是他的信徒。
而且绝大部分还只能算是浅信徒,甚至中了进士之后,一生都不会再去第二次。
不过,也因为数不清的读书人,每年或者三年都得考一次,而且代代如此,文昌庙自然不缺香火。
说天下读书人都是他的信徒又没错。
只是功利性强了些,就是文昌帝君也无可奈何。
而且石仲魁这种有大福源的人,开口承认是弟子,文昌帝君自然高兴。
“好了,孤知道你的意思”,说完看向五体投地的器灵。
看完之后,笑着拂须道,“不错,玉笛而生的灵体,又刚出世便得了些功德,也算福源不浅。
孤收你为童子,你可愿意?”
“愿意,愿意”,器灵忙不迭的磕头,“小的愿意服侍于帝君座下,永世不离。”
文昌帝君哈哈一笑,手一挥,便把器灵带走去和那通灵宝玉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