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老戏骨们的天秀!

作者:呆萌小苏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读信时,而皱起眉头,锁住那浓浓的忧愁,时而淡然,将心中那一缕缕深情娓娓道来,几次转折,也让人感受到了琴瑟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儿女膝下的憧憬向往,以及对旧社会的深恶痛绝。

台下和电视前的听众,整个身心都被朗读者饱含情感的声音,带进了写信人的时代背景,带进写信人的心理世界。

到了结尾处,

“从今天开始,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语气似如释重负,却重若万钧,有对妻子的愧对,有对家国的满腔清热情,更有取舍纠结过后的凛然正气。

赵老师动情的朗读,让观众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了舍身的壮举与人性的美好!

“呜呜,哭瞎了!”

“风沙很大,心灵都被洗了一遍!”

“难以言语的感动,我是个00后,甚至以前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个时候那么艰苦那么难,我们的种花家还能种出蘑菇,现在开始明白了。”

“有这些人在,我大种花家怎么可能会亡!”

“以后也不会亡,有我们在呐!”

“这是我们的课文啊,这封信看过无数次了,但这是我从来没有的感觉,哭惨了。”

“赵老师的声音太好听了,呜呜!”

“被赵老师圈粉了!

“听赵老师的朗读和自己看文字,有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个节目,太棒了!””

......

事实上,解读点评诗歌文章的文字,杂志上,报纸上,观众们也常常看到,却始终觉得缺乏那一种能直接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有人说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了,变得浮躁了,静不下心来体味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

确实有这样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旁观者的疏离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杂志报刊上那些文章的再次解读里,始终透着被多次咀嚼后的寡淡,我们无论如何努力,却始终得到的是人物模糊的身影,看不清眉目五官,看不清表情变化。

而这个节目,首先选取了人们最直接的情感自我表达方式——书信。

信和其他文体是不一样的,作者并不面对普罗大众,而是对最亲切最思念的人,说最真挚最想说的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