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是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湖北省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曾侯乙编钟进京,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
第三次,是香港回归时,国家特批再次敲响曾侯乙编钟。(这个有疑议,不少资料明确指出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创作大型交响乐上奏响的编钟也是个复制品。但我们就不纠结这个了吧,就当作是三次。)
粉丝们不知道的是,真品的曾侯乙编钟现在就在某台放着,在为下一个节目做准备。
苏落也曾拍着桌子和领导嚷嚷道要让真品上场,不过没什么篮子用,被一脚被踹了出去,一点面子都不给。
想要再听到曾侯乙编钟的原声,相信也不远了,湾湾回归的时候,对吧?
但庆幸的是,来自楚地的编钟与同样来自楚地的《楚辞》,千年之后的强强联合,在现代流行方式的演绎下,观众们还能从中感受到一丝丝的古风遗韵、从中见到到一丝丝先人的风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落泪?
“啊~兮~啊~~
啊~兮~啊~~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当编钟、笙、笛、大阮、战鼓等中国传统乐器和鸣齐奏的一瞬间,配合着汤静的歌声,粉丝们彻底哭瞎!
“扛不住了啊,鸡皮疙瘩一波接一波的!”
“这种雄浑大气的声音,太有感觉了,能听到都是福气啊!”
“鼻子一酸,泪流满面,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古诗词的韵味,汤姐姐赛高!”
“别说什么文化自信了,老子现在都他喵的骄傲了!”
“哈哈哈哈哈!”
......
观众再看向鉴赏嘉宾席上那位“华夏最风骚”时,心里还是只有那两个字,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