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少无知(上)

作者:随轻风去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想哭,这事怎么就说不清了呢?

两旁参与廷鞫的大臣听到这里,终于也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怀疑。

莫非圣上目光如炬,那封力斥三奸、褒贬二十二大臣的奏疏真的是秦德威的手笔?

难道大明的良心、仗义敢言的真君子不是冯恩,而是秦德威?

“不~~~”冯老爷痛苦的捂住了头,声嘶力竭的哀嚎,又指着霍韬大骂道:

“原本以为你霍韬不失风骨,没想到你也是个奸邪!蓄意罗网株连,迫害无辜之人,秦德威何辜,也横遭你毒手!”

霍韬很想说一句,老子现在踏马的就想当奸臣!

但他还是很理智的辩驳说:“本官路过南京时,听说了一些你冯恩与秦德威的往事。

江宁县人人皆知,政务全都是秦德威帮你赞画,公文也没少帮你写。

再看今天答辩,秦德威对奏疏之事对答如流,仿佛胸有成竹早有准备,很难不让人产生怀疑啊。”

冯恩也想哭了,自己成名之作,怎么就成了别人的?“在下愿意指天发誓,奏疏确实由在下所写!”

霍韬风轻云淡的说:“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众人的目光在十五岁秦德威与三十多岁冯恩之间来回扫视,直观的感受越发深了。

也许只有少年意气,才能写出那样挥斥方遒、只求念头通达的爽白文啊,年轻真好。

霍侍郎突然换了个题目发问:“秦德威招吧,你鼓捣这份奏疏,居心何在啊?是不是仇视君上,非议大礼啊。”

刚才问过的问题,重新在来一遍好了,刚才受审的是冯恩,而现在是你秦德威受审!

秦德威当然不接这个茬,接了茬不就代表自己认下了吗?

他正色道:“在下还有话要说,这份奏疏......”

霍韬狠狠拍了下桌案,打断了秦德威,阴恻恻的说:

“人人都说你是个义士,为报答冯恩提携之情义,千里迢迢从南京到京师来救人。

平常你也没少以义士自居,在京师招摇过市吧?那本官劝你可要想好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