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零章 “帝”(一)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至于说,将来欧洲革命、印度觉醒、纺纱机使用导致印度纺纱手工业大崩溃的总起义,导致的市场瞬间骤降、贵金属流入的忽然断裂导致的“传导”大起义问题,并不在此考虑之内。

因为,这可能需要20年、30年。

等到二三十年后,崩就崩了,那也无甚所谓了,底子反正是打起来了。

而且,到时候,甚至还得说崩的好、崩的妙,一波总危机直接干死大顺王朝。

是以,贵金属不足导致的金融危机,这种大顺选用那种思路继续改革的危机,是不必考虑的。

有意义,而且意义巨大,一旦爆发,就是超大规模的。

但是,至少不必担心,那一套才玩了三年、五年,甚至于黄河河道还未竣工、铁路还没修完,那就崩了。

等着底子打好了,崩就崩呗。

这是第一个危机。

至于第二个,也即大顺的工业能否保持在一个很长时间内的高速增长,而不至于才三五年,这一套急速工业发展的路子就瓶颈了?

这个,还是得考虑大顺“帝”这个定位。

既然是现实世界,那就不可能“抛开现实不谈”。

既然是现实世界,那就不可能有所谓的真空球形鸡。

既然是现实世界,大顺一共三亿多人口,农业人口至少三个亿,占了世界总人口的至少百分之三十,那就不可能不考虑工商业发展对小农经济造成的破坏、以及瓦解之下农民起义和大规模抗争的问题。

这不是说,捧着经书,说“你们要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小农经济就会引颈就戮,觉得既然要进步,那就死呗,于是安安稳稳地渡过去了。

说句难听的,这也就是大顺还在盛世,还没到末期。

真要是到了末期,单单是当初把贸易中心从广东改到松苏、单单是废漕改海,不考虑什么半殖民地倾销之类的玩意,单单这两件事,百万漕工、十万粤绣、二十万五岭古道脚夫、十万西江航运船夫,就能直接把大顺掀了。就算掀不碎,至少掀一半。

更何况说,真要是动了小农经济,那这级别可不是那两件事那么简单了。

难听点说,你大顺李家站工商业、站资产阶级那边。那我们小农,自去找张自成、赵献忠、来当均田、重农、轻商的皇帝。

老马评价“两个拿破仑的闹剧”的时候,说过“小农”的问题。

或者说,说过“小农”,在面对两个拿破仑时候的处境问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