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最后的闹剧(十)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刘钰这些年潜移默化之下,提出了一个未来的构想。

这个未来的构想,是以“工商业发达、容纳了大量人口、小农最终摆脱了绝对贫困”为具象的目标的。

但是,目标在那、目的地在那,很确定。

路,怎么走?

这门“显学”,算得上“理论上貌似可以走到那个目标”的考虑了天下、考虑了大一统庞大、考虑了三亿小农的一条路。

但是,显然,这条路,或许走得通。但靠改良、变法,肯定是走不通。

政变,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改良”、“变法”,而不可能是天翻地覆的革命。

李欗的条件,或许可以靖难、可以清君侧。但要说让李欗发檄文、起义兵、十八骑蛰伏商洛、均田、永佃什么的,那他肯定没这条件,也没这能力。

他既看出来了垦殖自循环方案的不靠谱,也看明白了刘钰搞扶桑移民到底是靠垦殖还是靠工商矿,那么就这一点来说,刘钰觉得李欗亦算是有些本事的。

不等刘钰继续问,李欗便主动道:“其实国公搞得扶桑移民之策,本质上还是认可无形之手的。太史公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国公以扶桑金银矿之利,而让这无形之手操控资本,流向造船、移民、迁徙。这是取其道。”

“而兼并、买地、收租、放贷,其实也是无形之手的操控。”

“若如此,想要资本流向工商……是不是可以复王田法,耕者得田,不得买卖呢?”

“又以颜习斋之‘三十年赎买’之法,使得乡绅地主手里有钱。可一来不能买地兼并收租、二来放贷之始也多源于租佃。如此,他手里的金银粮米,不投工商业,又投哪里呢?”

“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亦即所谓无形之手,是为自然。既认此道法自然,何不以手段,田地不得买卖?”

“而迫使资本流向工商。又严加管束,至少二三十年内,资本不能从工商逆流回农业呢?”

“我是这样想的。小农耕种,亩产亦不太低。工商资本若逆流回农业,并不能使得亩产增加,也就是国公所言并没有让国民财富总和增加。”

“反倒是,若工商资本逆流回农田,更像是……这农田,更像是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业?如今买地、囤地、收租之辈,少有改良土地的,不过是拿土地生息。”

“因着利息高,若4两银子一亩田,租取四六,亩产一石,则年回报率至少15%。”

“而且土地始终在那,不会如工商业破产化为乌有,是以本金始终不动。”

“再加上,这几年,白银流入、朝廷减赋、地方因着漕运改革等等减役,是以地价日升、粮价亦有所升。如此,不但生息,本金实则也在增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