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皇帝的棋子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是这些年在西北、西南逐渐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皇帝分得清什么是勋贵,什么是武将,什么是新贵,什么是旧贵。

以前明为例,戚继光起步就是四品的指挥佥事,世袭的。

但在皇帝眼中,那不叫勋贵。

前朝土木堡后,石亨、焦礼、施聚等边将,真正封爵,完成了从世袭武将到勋臣最难的一步后,这些武将才能叫勋臣,是为新贵。

到时候如何处理朝中的平衡;如何在新贵旧贵之间选择掌军之人;如何利用旧贵、新贵、文臣之间来唱对台戏,这才是李淦要考虑的问题。

前朝的经验太多,前朝之前的前朝也有很多以史为鉴的例子。

李淦读了太多,大致品出了一些道理。

旧贵与国同休,忠诚基本没有问题,不会闲着没事干造反。一旦造反,不用别人,圈子里的人就会反对,而且造反成本太高。

旧贵可能会在封太子的时候出问题,往往牵扯到下一辈的站队。如果有太强的,到时候就要除掉。

然而,旧贵们起步就是勋卫,外放就是一方大将,没在基层锻炼过。

靠他们打仗,很可能打出一场土木堡。

靠他们操练京营,更是笑话百出。

毕竟,人和人的差距不大,只是个几率问题。

一个封闭的圈子里靠投胎的人才数量和能力,终究比不过尸山血海中挑选出来的,更比不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新贵倒也是与国同休,但需要完成一个从边将到勋贵的转型——不只是官职品级,而是思维方式、与皇权的妥协艺术、以及下一辈开始在皇帝身边当勋卫的熟悉感。

新贵不太可能封公爵,如果皇位传承出现了空子,这些封了伯爵子爵的勋贵,为什么不搏一搏、再立新功呢?

和旧贵不同,这些新贵是真的能打,否则也不可能脱颖而出。

调派他们入京,固然会打破平衡,可也确实能够把京营操练出来。

这就很难取舍。

京营是压制地方的,需要很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