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的经验是可以借用的,筑城、统治,既然西洋人相隔万里,不过三五千兵就可以控制吕宋等地,而国朝出海移民极多,吕宋二三十万、巴达维亚十五六万,又为什么不能控制当地呢?
和兰国控制着香料,每年获利百万,如果能够控制南洋的香料,国朝便能得利百万。
若能远洋至欧罗巴,则生丝、茶叶、瓷器等,也可以盈利四五百万。
本朝商贾,坐地收钱,故而无心也无能力前往欧罗巴,若能转运到欧罗巴贩卖,这也不是与民争利。
看上去水师赔钱,但实际上一旦控制了南洋,就如同汉唐控制了西域,财富增多,年税百万,贸易千万。
况且,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那么下南洋求生这种事,也就不是国朝所用担忧的了。
只要海军强大,那些人就不能学赵佗,实力不允许,而且想要反叛得有钱、有势力。
下南洋求生而有钱的,必然又都是和丝绸茶叶等贸易息息相关的,他们也不断然不会用反叛来断绝自己的财路。
南洋的移民,若是没有国朝在背后支持,很容易被当地人数众多的土著屠戮,所以那里的移民必然是心向国朝的。
人心所向,再有水师威胁,即便有野心勃勃之辈想要效仿赵佗,那也是徒增笑耳。
从钱、贸易、外部威胁这三个角度论述完后,后续的内容则是一个更大的暴论。
自古观之,朝代兴亡,都是二三百年之数。
何以如此,是因为人口滋生,而土地不加增,朝代末期又有严重的兼并事。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治标者,有治本者。
治标者,抑制兼并,但这也只是早死晚死的区别。
治本者,发展实学,增加产量,同时广泛移民,效周封建之智,移民南洋、奴儿干,减小人地矛盾。
控制了南洋,增加了国库收入,朝廷就能养一支强大陆军。
即便有民变,也能弹压。
控制了南洋、奴儿干等地,又可以效仿宋朝制度。
一旦有灾,固然要赈灾,又应把灾民中的青壮招入厢军,送到奴儿干、南洋等地。
既可以开拓南洋、奴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