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错路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刘钰虽有大致的思路,却也知道要考察实际情况,抽取样本分析。

又在村社里转了转,和陈青海一家人一起吃了一顿饭,之后便趁着饭点突击考察了一下村子里富户和穷户平日里吃什么。

和富户聊了几句,询问他们让子弟经商的事;和穷户聊了几句,询问他们服役期间家里土地耕种的问题。

在这个村社停留了三天,直到临走也没表明身份。

只是把那份试卷里陈青海没回答上的几道题,给陈青海讲了讲类似题目的思路。跟着他的孩儿军军官暗想,刘大人倒是个好学的,诲人不倦。

临走的时候就告诉陈青海,这些天不要外出,等待榜文消息。

离开了这个村社,刘钰又挑选了直隶的几处府,选择了十几个村社,逗留短则一日、长则三日。

去了保定府、河间府、大名府、永平府等地,考察了一下营学的内舍、上舍。

询问了二十几个落榜生,询问了一下他们对前途的期待、对未来收入的心理预期、平日家庭的收入情况、

又去看了两场官司。

一场是良家子内部的冲突:服役期间媳妇出了轨;另一场是良家子和民籍的官司:借债太多把永业田的耕种权转让给了民籍地主。

一直转悠到十一月份,这才写了一封八万多字的考察报告。

把这八万字中的四万字自己藏起来,剩下的四万字写成了奏折,叫人回去呈给皇帝。

…………

“妙啊!妙!这才叫言之有物,这才是朕的检点巡使!”

禁宫内,李淦带着眼镜,借着灯火翻阅着长长的奏折,忍不住拍手称赞。

没说名字,可一旁服侍的太监却从奏折的长度和皇帝的态度上就能知道,这奏折必是如今的殿前龙禁卫刘钰刘大人的。

这么长的奏折,皇帝之前也不是没接到过,太监当然知道皇帝对这种奏折的态度:看还必须得看,看之前总会忍不住骂两声,好容易从里面找到真正的内容后,批复两句,又会骂一句又臭又长。

服侍的太监却知道,刘钰的奏折大部分都是这种极长的。可每次皇帝看完之后,不但不会骂,反而会大加赞赏。

之所以太监对刘钰这么在意,因为太监总觉得刘钰有些吓人。

几个月前的那一次私下问对,刘钰还是勋卫而非龙禁的时候,当日听到谈话的那些太监,大部分都忽然“得了急症,病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