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七擒七纵亦不惧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先从军官这挖坑,花点钱,使得当军官也是一份体面的职业,而不是丘八这样的蔑称。

日后人才多了,不管是清查田亩也好、严查税收也罢,这钱肯定是可以赚回来的。

就如现在,若能顺利解决,平准的军费便能省出个几百万两。日后改革之后,养的兵比以前少了,钱还是一样多,那么待遇也就升上来了。

这是一整套的军制变革,也是李淦认为完全可以接受准部臣服的根源。

青州军展示了实力,也就意味着日后中原和边疆的军力对比会越来越大。

既然青州军的大多数都是两年操练出来的,这样的“精兵”日后可以量产,中原的优势只能越来越大。

能量产的兵,才是最好的兵。

而且为了省钱,兵可以不多,军官却不能少。

只要合格的军官足够,给足钱,两年就能拉出一支大军,大顺如果都缺兵员了,那欧罗巴诸国也就不用打仗了。

李淦考虑着,准部的事尽快解决,便把省下来的军费拿出一些。

一部分是兑现当初给刘钰的承诺,投一笔钱在胶东试办新学,投一笔钱给海军。

剩下的,便可做移民费用。

不要先把准部灭绝,而是留着他们平衡西域的势力,待十年二十年后,移民渐多,也就不必担心了。

若能平稳过渡这最危险的十几年,就能省下好大一笔钱。

如此一算,似乎还是让准部臣服更为合算,长久来看也更有利,短期来看也更省钱。

谁知道准部一亡,叶尔羌等部的人会不会借机造反。

他们可不是只反准部,而是谁在西域都反的,这一点李淦的脑子还是清醒的。

支持和反对的大臣们又争论了一阵后,终于有人显露出了“国际视野”,鉴于齐国公的罗刹、法兰西之行带回的消息,以及刘钰写的欧罗巴诸国略考等事,说道:“臣以为,陛下让准部臣服不使之伤筋动骨的想法,还有一处有道理的地方。”

“准部若亡,除了要考虑叶尔羌、哈萨克等部族,还要考虑远在罗刹的土尔扈特部。若其得知准部覆亡,罗刹压迫又狠,同为瓦剌部,或许便可能回来。若其返回,则恐又是一个准部。”

“如今准部若在,既可保证西域局势不至大乱,均衡态势,国朝驻军掌控即可;又可使得土尔扈特部不能东返,又见我朝‘宽宏博大’之举,日后罗刹压制甚苦,又可心向我朝。”

“刘守常于阿尔泰山一战,罗刹人亦随行观察。此番震慑之后,固然对我朝不敢轻动,又逢波兰王位之事在欧罗巴乱战,西线勘界之事定然退让。然其也能见到游牧诸部不堪一击,日后必然压榨更甚,这对我朝也是有利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