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教改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自古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使得商人根本没有什么反抗的力量,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商人财产不可侵犯。

尤其是参股的人越多,有人犯事的可能性就越大,将来出了事要牵连的人便多。

信任,他们是信任的刘钰的。但信任之外,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制度化的解释,或者法令。

然而,并没有。

况且,商人有不违法的吗?有不逃税的吗?大家都逃税、都违法,你不违法,你凭什么能争过别人?

普遍违法,普遍又在儒法价值观下没有好名声,自然都是一群待宰的大肥羊。

现在林允文把众人的疑惑说出来,大厅内寂静无声,都想听刘钰怎么解答。

“第一个问题,问得好啊。我想这不是林允文一个人的想法,在座的诸位这么想的估计都不少。”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为什么不自己赚钱?世上有人嫌钱多吗?”

“有的,我就嫌钱多。”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又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我赚钱的手段太多,本事太大,是故不想太有钱,差不多就行。诸位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个回答说的过于放肆,可却叫众人无法反驳。

貌似,的确是这样的。

对日贸易,谁也不知道刘钰和日本幕府那边说了什么、搞了什么,总归是有本事拿到了几乎全部的华商贸易信牌。

在场的商人,但凡参与过对日贸易的,其实对“卖国”一事,都是有心无力。

当初长崎要战马、兵法、武士、军备资料、关防地图等等,所有人都动了心。只是有心无力,搞不到。

谁能搞到违禁品,去日本换贸易信牌,没有商人会呸一声骂一句汉奸,反而都会竖起大拇指道:此人真有本事!

甭管刘钰是怎么从日本搞到贸易信牌的,是不是有什么汉奸交易,这些商人才不会管,只能心服口服说一句有本事。

对日贸易多大的利润,这些人当然清楚。

手里拿着的关于军工厂、造舰、玻璃、冶铁、火柴等作坊的行业,大多也都是赚钱的。

换了别人说一句“嫌弃钱太多”,自然会有人觉得吹嘘太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